本报讯(记者李媛)日前,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宣布其建设的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正式通线,成为西北地区首条硅光中试线,将为国内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多种类型光电、硅光芯片的研发和中试服务。
“硅光技术是人工智能算力、智能驾驶、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核心支撑,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关键期,但产业发展长期受限于中试资源集中的困境。”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说,全球硅光中试资源大多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依托国外平台流片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且面临流片周期长、产能优先供给受限等问题。自建产线则要巨额投入,这让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望而却步。
2023年,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投资7.5亿元启动建设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平台,并引入光刻、刻蚀、离子注入、介质填充、金属化等60多台(套)关键核心设备,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先进工艺体系。
目前,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已解决100余家初创企业“研发难、流片难”的问题。此次硅光中试线的启用,更被视为向“高质量集群发展”迈进的关键落子——通过中试能力的完善,陕西将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加速形成“材料-芯片-应用”的产业闭环。
“海外代工厂满足不了企业研发阶段的高度定制化需求,但在陕西进行中试,排队时间短、效率高,速度比在国外快5倍以上。”深圳瑞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洋说。
“未来,平台将大幅缩短光电、硅光客户的流片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杨军红说,目前平台已经与十多家头部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协议,并吸引了多家外地企业集聚陕西。
《中国科学报》 (2025-11-17 第4版 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