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高雅丽 袁一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7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学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本报讯(记者倪思洁、高雅丽、袁一雪)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侯建国出席会议并交流学习体会,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主持会议,六个专业学部常委会主任和院士代表参加会议。

侯建国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学部和院士群体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提出要求。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十五五”时期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章部署,为做好科技创新和学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侯建国强调,学部和广大院士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内涵和更高要求,在重大任务选题、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科技评价等方面带头转变跟踪跟随式发展模式,在扭转科研作风学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方面真正发挥引领表率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部署要求,努力践行“四个表率”要求,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以实际行动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科技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中勇挑重担、再立新功。

吴朝晖对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把落实全会部署要求与科技创新、学部咨询、科学普及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科技人才培养、科学家精神传承弘扬等方面,发挥学部和院士群体应有的重要作用。

各专业学部主任和院士代表结合学部工作和本领域、本单位工作实际,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叶培建院士表示,当前我国面对着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航天科技工作关乎我国能否立于世界科技之林。从“天问”到“嫦娥”,中国人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是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与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必然爆发。展望未来,载人登月、月球科考站及探测木星等更宏伟的目标,正等待着中国航天人实现。

中国科学院张涛院士表示,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科学院党组对科技智库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梳理工作重点,优化学部布局,强化智库功能,在科技咨询、战略研究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同时将科普工作与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力争在“十五五”期间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事业作出独特贡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表示,原始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也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科技工作者要将自由探索的方向与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目标相结合,真正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大院士群体也要勇于担当,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科技攻关,攻坚克难。同时要放眼全球,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院士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我们要增强信心,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主动性,从中国独特的创新实践中捕获挑战性问题,让中国发现的关键科学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从中国的独特思想文化中汲取认知世界的新范式,突破传统还原论研究范式的局限,让中国提出的研究范式成为世界关注的发展方向。

在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院士表示,《建议》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能否突破,根本上取决于底层科学原理和核心技术的突破程度。这要求我们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前瞻眼光主动布局那些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引领性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坚持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让基础研究成为创造需求、引领未来的强大引擎。

同济大学裴钢院士表示,新质生产力的诸多方向与生命医学领域密切相关。例如,人工智能正在与医学深度融合,脑机接口领域的突破离不开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积累。最好的科研课题应源于真实的社会实践和重大需求,要以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导向,驱动科技创新,切实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平院士表示,未来五年,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将是政策和资本聚焦的重中之重。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化、量子通信的编码设计等都离不开数学理论的支撑。面向未来,数学研究领域应更加注重跨学科协同,将基础研究中的数学问题与产业升级中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让数学创新真正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硬核支持,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

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表示,《建议》将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列,强调要加快上述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大气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推动大气科学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牵头攻克低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关键技术难题,搭建跨学科的创新平台,为低空经济筑牢安全发展的科技保障。

在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方面,中国科学院高鸿钧院士表示,院士群体应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科技强国建设事业中去,带头攀登科学高峰,带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带头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做好“四个表率”,以实际行动维护好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和纯洁性。

北京大学严纯华院士表示,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实现科研工作从“顶天立地”向“开天辟地”的跨越,不仅要构建全新的理论体系,还要营造先进的科研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作为院士,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带头践行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净化学术风气,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努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且具有高度学术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科研文化氛围。

院士们一致表示,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国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25-11-1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