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评估地质调查局的矿产资源计划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发布报告《满足未来美国矿产资源需求: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计划的作用》。报告对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矿产资源计划(MRP)进行了审查,并就如何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美国矿产资源需求提出了相关建议。
报告认为,美国地质调查局依托MRP,通过提供客观的科学数据,为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提供决策依据,在应对国家矿产资源挑战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MRP开展美国和全球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估,监测供应链,并开发尖端地球科学工具以提高对矿产系统的认识。它还维护着重要的数据基础设施,用于追踪矿产生产、消费和贸易。通过整合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知识,MRP能够指导矿产勘探、支持战略规划,并减少在获取可靠、韧性和负责任的矿产供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应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要求,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成立了一个特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会建议采取7项跨领域行动,以帮助MRP完成使命,支持国家目标,并始终处于创新和发现的前沿。(刘学)
研究人员揭秘地幔化学非均质性空间尺度
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团队研究了中印度洋海岭火山活动形成的熔岩,发现从地球深处升起的大型熔岩流(即地幔柱)所导致的上地幔非均质性空间范围小于10公里。这大约是先前基于地震波观测估计规模的1/10或更少,表明上地幔是一个物质混合和均匀化速度比之前认为的更快的结构区域。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Lithos。
研究人员不仅展示了从与中央印度海岭垂直相距约10公里的多个地点采集的一组熔岩样本的地球化学变化,还使用了一个包含所有预期的地幔组分和常见地幔成分,以重建熔岩的锶-钕-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布的混合模型。
结果表明,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中超过95%由亏损的洋中脊玄武岩地幔与地幔柱中普遍存在的地幔成分的相互作用决定。其余更具非均质性的特征则由每个火山阶段不同比例的富集地幔成分贡献,反映了地幔底部地幔柱源的典型化学结构。
这一成果为理解地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新视角,并为研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提供了线索。(王晓晨)
研究证实岩浆位移与地震存在关联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希腊圣托里尼岛及周边地区2025年初发生的数以万计的地震由岩浆位移引发。这一发现不仅为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火山监测和地震预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
1月下旬,圣托里尼岛地区发生群震,其间记录了超过2.8万次地震,其中最强的震级达到5.0以上。在距离圣托里尼岛7公里的科伦博水下火山部署有地震站和海底仪器。研究人员整合了这些数据,并使用新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定位地震。研究显示,地震是由岩浆从深层地壳中升起引发的,岩浆在海底以下约4公里的深度静止,上升过程中产生了数千次地震和震动。
研究不仅揭示了地震的成因,还发现了圣托里尼岛和科伦博火山此前未知的流体联系。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地震分布,结合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PS地面站和海底站的数据,成功模拟了岩浆上升的过程。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国际合作和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结合,能够近乎实时地跟踪地震灾害的发展,并了解岩浆与地震的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未来更好地监测火山并为保护当地居民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刘文浩)
《中国科学报》 (2025-11-06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