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欢欢)10月22日至23日,第七届未来能源大会在苏州召开。大会以“变革新质·协同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网主办,协鑫集团联合主办,能源基金会特别支持。
在大会的开幕致辞中,苏州市常务副市长顾海东介绍,苏州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布局包括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加新能源汽车在内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2024年总产值突破8200亿元。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在坚守能源安全与生态体系前提下,要在理念、技术、业态层面推动创新,强化系统协同、产业链协同、产学研用金协同,以及区域与国际协同。他呼吁各方携手破解能源创新“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新秩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在作主旨报告时分析预测,从2025年到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从10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1万千瓦时,从2025年开始,每年新增的用电量应由非化石能源提供,2060年以前我国将形成以风光核等非化石能源电为主体、通过电-氢-碳耦合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体系。其中,绿氢作为长期储能介质,可在极端条件下为电力系统提供韧性支持。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未来能源卓越领导者”圆桌对话、未来能源大会国际论坛、未来能源首席技术官论坛、先进核能论坛、绿色液体燃料论坛、人工智能+能源论坛、需求侧变革论坛等活动。
《中国科学报》 (2025-10-29 第3版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