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评估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的Hyo-Soo Kim团队分析了根据出血风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柳叶刀》。
在这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中,根据高出血风险标准学术研究联盟制定的标准,研究人员将韩国50个大容量心脏病中心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9岁及以上患者分为高出血风险(HBR)层和非HBR层。HBR层患者随机分配进行1个月或3个月DAPT,非HBR层患者随机分配进行3个月或12个月DAPT。3个主要终点是净不良临床事件,以及随机分组后1年的任何可操作的非手术性出血。在意向治疗人群中按等级顺序评估主要终点。
在东亚HBR患者中,1个月DAPT与3个月DAPT相比,净不良临床事件没有达到非劣效性。在没有HBR的患者中,3个月DAPT在净不良临床事件和重大心脏或脑不良事件方面不低于12个月DAPT,在出血方面优于12个月DAPT。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1571-5
《高能物理杂志》
无质量带电粒子振幅的软因子结构获揭示
捷克查理大学的Karol Kampf团队研究了无质量带电粒子最大螺旋度破缺(MHV)振幅的软因子结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高能物理杂志》。
研究团队给出了无质量旋量和标量电动力学中MHV振幅的一个简单推导。研究人员利用排列不变振幅证明它们完全由软光子行为决定,并且在软因子和低点振幅方面存在一个简单的因式分解形式。研究团队证明了这些公式的应用递归关系。最后,通过观察超对称理论、超越MHV扇区的振幅、引力和具有高自旋带电粒子的理论,研究人员揭示了该研究结果的扩展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7/JHEP10(2025)185
《地球化学学报》
伊斯帕塔角地区硅质碎屑岩分析
土耳其比特利斯埃伦大学的Hakan Coban团队从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层面分析了伊斯帕塔角地区的硅质碎屑岩,研究了其对物源和构造环境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化学学报》。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不同时代硅质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伊斯帕塔角内古沉积盆地的烃源岩及构造环境进行了解读。他们对新生代浊积砂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并将其与伊斯帕塔角东部三叠纪页岩及西南部晚白垩世砂岩的现有数据进行了整合。
研究表明,这些样品对多数主要氧化物展现出显著的碳酸盐稀释效应。与成分接近后太古代平均页岩的晚三叠世页岩不同,新生代和晚白垩世与蛇绿岩相关的碎屑沉积物表现出Nb-Ta、Th、Rb、Zr和Hf的显著亏损,以及Ni、Co和Cr的富集特征,指示其源区存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类。
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硅质碎屑岩样品独特的母岩组成,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背景:晚三叠世页岩对应于被动裂谷环境,晚白垩世砂岩形成于俯冲带背景,而新生代砂岩则发育于碰撞构造环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7/s11631-025-00829-z
《国家科学院院刊》
火星盖尔陨石坑的岩石样品测量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Amy E. Hofmann团队发现,火星盖尔陨石坑是早期火星西方水库的所在地,该水库经历了大量蒸发。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的含黏土单元内采集了粉状岩石样品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这些样品的重同位素富集程度极端多变。这些富集物记录在从矿物表面解吸的水中,并从低结晶相、水合盐、黄钾铁矾和黏土中演化而来。所有进化出的水相对于普通的陆地水都是富氘的,这反映了氢在太空中的损失。
在局部地区,大多数盖尔陨石坑岩石的18O/16O值需要母体水中明显的18O富集。在地球上,地表水中最极端的18O富集是在封闭的盆地中发现的,这些盆地经历了大量的蒸发损失,在这些环境中形成的自生黏土矿物的18O/16O能反映出这种富集。在黏土形成和早期成岩作用时期,盖尔陨石坑的水文储层也发生了类似的作用,这是这些黏土具有独特的氧同位素组成的一个合理解释。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511627122
《中国科学报》 (2025-10-29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