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20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现最小的工蕨属植物

 

早泥盆世植物群落。谭超/绘

本报讯(记者沈春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报道了产自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的一个工蕨属新种——包阳工蕨。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

在4.3亿年前至3.6亿年前,早期陆地维管植物辐射演化,相继演化出一系列关键性状,如管胞、气孔、叶、根和次生木质部等。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早期维管植物生活史策略的探讨甚少。工蕨类是早期维管植物的优势和代表类群,丰富的化石记录使得工蕨类成为探讨早期植物生活史策略的重要材料。

黄璞等人研究发现,包阳工蕨植株高度仅约45毫米,孢子囊穗长仅5.8~10.8毫米,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工蕨属植物。与当时类似植物100至200毫米的体长相比,包阳工蕨显得极为“迷你”。为何同一时间、类似物种之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研究人员整合了志留纪至早泥盆世全球工蕨类的多维形态特征数据,为衡量化石植物的繁殖投入总量,他们提出了孢子囊总容纳空间(TSA)这一指标。

研究分析认为,早泥盆世工蕨类体现出的形态分异代表了两类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一类以包阳工蕨为代表,它们个体矮小,TSA较小,营养投入和繁殖投入均较少,推测寿命较短,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可适应动荡环境。而另一类以澳大利亚工蕨为代表,个体高大,TSA较大,无论是营养投入还是繁殖投入均较多,可能更适应稳定的环境。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正是由于趋异演化出了多样的生活史策略,工蕨类才得以蓬勃发展,成为早泥盆世植物群中的“霸主”。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4.2337

《中国科学报》 (2025-01-2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拉尼娜姗姗来迟,但不会持续太久 安眠药干扰大脑清除废物
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实现迄今最大增幅 科学网2024年度十佳博文评选结果揭晓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