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 |
系统总结陆地微塑料的生态效应 |
|
本报讯(实习生赵婉婷 记者胡珉琦)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微/纳塑料(MNP)在生态系统中无处不在。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研究人员与国际合作者,对MNP在植物及地上-地下关键生物类群中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探讨了MNP沿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扩散的关键路径。该综述成果发表于《植物科学趋势》。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MNP会使土壤质量下降,并吸附其他有毒物质,进一步污染土壤和水体、改变关键化学元素循环等。对生物群落而言,MNP通过食物链的积累效应危害生物健康,影响生物生长发育与行为。
目前陆域MNP生物积累研究关注的重点物种类群包括鸟类、蜗牛、蚯蚓、线虫等。研究人员在分析了过去101篇地上及148篇地下MNP积累及生态毒理学论文后发现,MNP在陆域生态系统中已广泛存在,并在陆地植物及其相关的地上-地下关键生物中积累,通过多种潜在路径在营养级间传播,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格局、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版纳植物园副研究员徐国瑞介绍,过去针对MNP在陆地积累的研究仍有欠缺,例如多数研究仅关注单一生物类群,鲜有MNP对群落水平及陆域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研究,关于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MNP沿食物网传输的影响了解不足,MNP对植物的总体影响以消极还是积极为主存在争议。
“当前,MNP营养级转移及其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十分薄弱。”徐国瑞建议,未来需全面评估MNP的生态效应,并制定有效策略减轻其对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网的不利影响,同时采取预防性方法监管陆地生态系统的MNP污染,保证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tplants.2024.11.018
《中国科学报》 (2025-01-13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