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家解码多种养殖哺乳动物携带的病毒基因组遗传多样性 |
|
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粟硕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毕玉海等合作者,揭示了多种哺乳动物宏基因组数据中的病毒基因组组成、生态学特征与潜在跨物种传播风险,为构建“人-动物-环境”一体化、多维度新发传染病预测预警体系奠定了重要的数据基础。9月4日,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
研究团队对5个动物目的哺乳动物进行了系统的宏基因组研究,鉴定出125种病毒基因组,其中39种可推定为新的病毒种。研究人员进一步遴选出诺如病毒、盖塔病毒等多种频繁发生“宿主跳跃”的潜在“风险”病毒,对其潜在跨物种传播风险进行解析,并从空间聚类、动物类群、种群、组织等维度揭示了这些病毒的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为在个体水平解析病毒共感染,同时更灵敏地挖掘低丰度病毒,团队设计了单组织单样本的建库策略,在166个单组织文库里鉴定出两种以上病毒。结果表明,星状病毒、细小病毒等与其他病毒频繁发生共感染。此外,研究人员对低丰度病毒片段进行精准拼接,避免了真阳性病毒因丰度阈值被过滤,使多个病毒基因组完成度达到90%。
“我们希望填补当前对动物携带微生物的认知空白,尤其是养殖哺乳动物。”粟硕说,“提前监测、预报对人类和家畜构成潜在威胁的病毒,并部署包括动物疫苗研发在内的综合防控措施,对新发传染病关口前移、保障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901-3
《中国科学报》 (2024-09-0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