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廖晓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8 21:51:08
选择字号:
广中医15个项目“路演”推动产教融合向深发展

 

9月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百年校庆谋奋进·产教融合促转化”科技成果展示和项目路演在该校大学城校区举行。15个项目团队各自带来一批最新科研创新成果,涵盖新药创制、中医现代诊疗装备、大健康产品等多个方面。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副校长潘华峰、王宏斌、郭鸿,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成果推广处负责人王泽浩,广州市番禺区政协副主席师雁,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任树兵等出席活动。

陈文锋致辞。

  ?

“此次路演活动是学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综合改革的实际行动举措,也是努力探索通过‘有组织转化’的改革,推动‘四链’加速融合的创新实践。”陈文锋在致辞时表示,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和全产业链优势,以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培育和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供人才、科技源头活水,力促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高效率转化落地成势。

活动现场。

  ?

记者现场看到,国医大师周岱翰团队、岐黄学者林定坤团队、肖静团队、宋健平团队、王剑团队、何金洋团队、徐培平团队等15个团队分别带来了新药创制、中医现代诊疗装备、大健康产品等方面的优质成果。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王剑团队带来了《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和《枸杞多糖在治疗干眼病药物中的应用》3个项目。

活动现场。

  ?

“我们带来的3个项目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证书。”王剑表示,3项目都有5至6年的研发时间,技术较为成熟、市场前景好。其中,《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基于免疫炎症的级联调腔逐级放大的特点,首次选取鼻黏膜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态为作用靶点,精选中药组分,目前已完成细胞和动物水平的药理、毒理、质量标准、中试生产工艺等研究,准备申报新药临床试验批件。

王剑在介绍项目情况。

  ?

记者了解到,面对“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转化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采取了“内引”与“外联”并重的双轮驱动策略,广泛联合业界同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人才与创新资源的活力,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研成果真正走向市场,受政策规范、产品定位、成本工艺、商业模式等诸多因素影响,以药食同源产品为例,不仅要有方子,还需要加工工艺、资金的支持,以及销售渠道的保障等,药品需要走的路则更长,投资更大。”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路演牵线搭桥,推进中医药产教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签约现场。

  ?

活动现场,广州中医药大学与相关投资基金管理单位、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中医药创新服务机构等进行签约,共同谋划推进中医药产教研融合。路演中,投资机构、高校专家及来自各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企业代表,认真听取了项目介绍,从市场化视角出发,与路演团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就成果转化方向及思路、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签约现场。

  ?

陈文锋表示,学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能力提升,依托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医学攻关产教研融创平台、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横琴实验室)等国家重点科研平台,聚焦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重大任务攻关,开展具有坚强组织领导的有组织科研,并朝成建制科研创新、成体系产业转化转变。

科技成果展示现场。本文由廖晓键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