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14
选择字号: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成立20年
长期监测近3000种木本植物

 

本报讯(记者冯丽妃)6月12日至13日,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吉林长白山召开。

CForBio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于2004年建立,旨在长期监测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其变化及维持机制。20年来,CForBio构建了多营养级结合、多监测技术方法融合、多时空尺度整合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体系。截至2024年5月底,CForBio已建立29个大型森林监测样地和近60个面积1公顷及以上的辅助样地,监测总面积达789.39公顷,共监测了近3000种、共293.50万株木本植物。

“CForBio构建了从种子、幼苗到成树的‘森林全生活史’。”CForBio组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磊在会上说,“我们采用定位、挂牌、测量等办法,对胸径大于等于1厘米的每棵树定位;对定位的每棵树挂牌进行身份标记;对挂牌标记的每棵树测量胸径,每五年复查一次,以此了解它们的生长动态。”

目前,CForBio位于钱江源、西双版纳的监测站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同时,依托这一网络组建的子网中国“三位一体”(根-树干-叶片)树木物候监测网是首个国家尺度物候监测网络,吸引国内20余家科研院所参与,目前已建设完成32个森林物候监测网络站点,涵盖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类型下多种森林植被类型。

基于这些网络,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自2008年起出版大样地手册,已出版12本,提供了样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物种鉴定、种群分布图、个体数量及径级结构等信息。同时,我国学者陆续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这些研究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和全球变化应对等国家需求提供了科学数据、示范服务以及决策依据。

与会专家同时指出,目前CForBio建设仍面临样地永续经营、海量数据使用、科学问题挖掘、研究能量提升等问题与挑战,亟待进一步发展突破。

《中国科学报》 (2024-06-1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