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一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17
选择字号:
速读

 

论文题目:路易十四的赠礼———“国王数学家”来华与康熙时代科学仪器的传入

作者:韩琦 杨帅

出处:中国科技史杂志,2024,V.45

1687年7月,经历漫长海路,转道暹罗,以洪若为首的5位“国王数学家”抵达中国,由此翻开了中法交流的新篇章。

使团来华除传教外,还肩负法国皇家科学院之使命,进行科学观测和调查。他们在沿途进行天文测量,与巴黎科学家保持密切通信,成为远跨重洋的信息传递者。作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使节,“国王数学家”一行还携带了一批科学仪器作为国礼上呈清康熙皇帝,推进了宫廷的科学传播。

新的礼物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作者通过游记等外文史料,从全球史的视野,研究康熙时代借由礼物的形式传入宫廷的欧洲科学仪器及其影响。

事实上,自明末以来,西方传教士试图进入中国,为人所宝的“远物”被用作敲门砖。比如利玛窦在辗转觐见明万历皇帝时,贡物中的日晷、自鸣钟、天球仪等科学仪器颇受青睐。

“国王数学家”来华背景复杂,涉及宗教、科学和国家利益等因素。他们临行前,曾受邀访问皇家科学院,与天文学家沟通,接受了科学院出版的各类书刊、木卫表以及航海图,并获赠一批科学仪器。

《熙朝定案》一书中有对礼物种类的详细描述,“浑天器两个、座子两个、象显器两个、双合象显器三个、看星千里镜两个……”其他史料中表明礼单中还有“象显器”“双合象显器”。“象显器”是显微镜。这批仪器中有一件观测赤经的设备,配合望远镜一起使用,与最早通过实验测量光速的科学家、巴黎天文台任职人员洛默尔发明的“中星仪”类似。

“国王数学家”来华的时代,正值康熙与西学的“蜜月期”。作者表示,科学礼物再度引发了皇帝的浓厚兴趣,还引发了康熙对地理测量的兴趣,甚至外出巡游时常常随身携带。

康熙初步掌握算术、代数和实用几何知识之后,在传教士的指导下进行测量,其中白晋与张诚对康熙实践的场面做了生动记录。康熙还遣人进行地图、河道测绘,主持大地经线1度弧长的测量等。

尽管康熙很重视这些代表巴黎最高制作水平的科学仪器,但未能将其推广,引起全民对科学的重视。到了乾隆末年,这些科学仪器在宫廷都被冷落了。康乾时代西方科学仪器在中国的命运折射出科学传播背后复杂曲折的社会因素,发人深思。

论文题目:以理性探究为主导的德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史婉婷

出处:科普研究,2024,Vol.19

德国工业举世闻名,他们是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

德国工匠精神一方面体现为追求科学真理、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专业态度,另一方面展现出不断创新、改进技艺、尽职尽责的“天职观”职业伦理。

研究认为,职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在德国的科技进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德国工匠精神培育之依托。

首先,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双元”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职业教育必须经过上述两类不同场所的培训,这两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2015年的就业调查中,超过70%的“双元制”学生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其次,以“研究-教育-产业”为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为德国工匠精神的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的科研机构为科学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充足的知识保障,分工明确的科研管理体制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而互通互融的科技创新模式为德国工匠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全方位的物质保障。

此外,作者认为德国工匠精神培育还依赖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及德国政府的支持和多次政治改革。这些改革不仅包括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还包括保障和尊重劳动者基本权益。同时,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劳动者的伤残、医疗、养老和就业等问题。

进入21世纪,德国的工业形态开始向以消费者优先并关切环境与他者利益的“工业4.0”转变,以迎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新的科技突破口。

而德国工匠精神培育所依靠的历史文化氛围也很重要。其发展演变主要受哲学传统、新教伦理、启蒙运动、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影响。

作者表示,德国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中国提供了借鉴——优化职业教育、革新科技创新模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政策和立法支持。(尹一)

《中国科学报》 (2024-05-17 第4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