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赵现廷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4-3
选择字号:
中山大学
《细胞》首次约稿发表中国肿瘤临床专题评述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赵现廷)3月2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团队受邀在《细胞》发表评述文章,评述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的挑战与机遇。这是该杂志创刊50年来,首次约稿发表中国肿瘤临床研究领域的专题评述。

述评作者之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王峰表示,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中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57万例,死亡病例达300万例,分别占全球肿瘤患者的23.7%和30%。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控制肿瘤的重要途径,因此抗肿瘤药物研发迫在眉睫。

近些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能力飞速提升,临床研究水平也与国际接轨,新药发展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原研和创新方向,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评述指出,中国制药行业目前正在迈入新的药物创新阶段,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研发市场。近10年来,中国的临床开发和监管审查发生了显著变化,鼓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尤其是针对罕见、严重或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创新药物的新药临床研究(IND)申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申报注册上市数量仍相对较少。中国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徐瑞华说。

虽然面临挑战,但中国抗肿瘤药物领域有着巨大的机遇。评述认为,国内新药开发仍存在靶点同质化问题。许多本土生物制药公司出于投入产出的考量,会选择开发风险较小的成熟靶点药物或者仿制药,导致国内药物研发面临靶点重复和适用范围重叠的问题。此外,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区域间医疗资源的分配有待进一步优化。

为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徐瑞华团队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间的合作与沟通,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大对创新药物研发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建立转化医学平台,培养更多能够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科学家;三是促进创新个体之间的合作,形成学院、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多元化合作模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2.040

《中国科学报》 (2024-04-0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