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叶满山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0-9
选择字号: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创主体如何乘势而上

 

■本报记者 杨晨 叶满山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这一要义,作为科技创新主体,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该怎么做?

为此,中国科学报社、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近日在成都联合主办了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创新发展论坛”,来自多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了交流探讨。

抢占新“赛道” 催生新产业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各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未来产业领域。

“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直接的连接通路,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与控制。”论坛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围绕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介绍了脑机接口定义、发展历程、作用和在临床试验中的探索。

赵继宗介绍,目前全球超过1/3的人口受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而脑机接口有望开辟这些“难、惑、缠、负”疾病的有效治疗途径,发挥替代、恢复、增强、补充脑功能的作用。

报告中,赵继宗展示了多个临床试验案例,其中一个是在脊髓损伤致瘫患者的脊髓损伤节段两侧植入电刺激器,从而发出信号,帮助患者行走。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用意念指挥患者自由行走。”赵继宗说,将电极植入脑中连接刺激器,通过大脑控制刺激器实现脑-脊髓接口,使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但要实现高性能的脑机接口,电极的长期安全和高精度脑电信号的采集,都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这就需要多学科合作,医工(理)结合。

除了技术难关,脑机接口研究仍面临着许多政策、伦理的问题。“目前各国都在这一‘赛道’上‘跑马拉松’,我们更要发挥优势,加强‘政、产、学、研、医’合作,而临床神经科学理应成为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的主力军。”赵继宗说。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韵则提到了一条新赛道——镓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高性能集成电路是开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引擎的核心动力源。他讲到,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业国家,拥有丰富的镓原料资源,为发展镓体系半导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相关材料和技术并不落后。

半导体作为底层技术,在通信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通信技术的核心资源——谱段方面,镓体系半导体显示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发展镓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体系,我国有望突破‘通信速率、系统能效、高端器件国产率’三大瓶颈。”张韵说。

人工智能赋能 培养全方位创新人才

教育、科技、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保障和强大动能。而人工智能是一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

发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该怎么做?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分享了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探索与实践中的思考。

“首先要对人才培养有前瞻性思考,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能力为重、价值为先。”胡俊认为,对人才培养体系也要有战略布局。教学资源要扩优提质,教学模式得往“师-生-机”深度交互方向发展。学习方式上,要让学生更加自主,教学平台需更加集成化和智能化。

随后胡俊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数字赋能新工科教育改革、集成化智慧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电子科技大学所构建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

胡俊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过程中开展智慧评价的作用,即让教学评价更加精准性、实时性、全面性,从而使教学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在智慧教室里,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面貌等都会被记录并统计给老师,使其及时改变教学方式、进度,甚至讲课的语速等。

“创新人才培养是全方位的,技术要更新,教师观念要更新,教育平台更要更新。”胡俊表示。

紧扣创新 构筑行业发展新优势

发展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这样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革新上,更体现在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

在当天的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科极云董事长崔喆结合工程实践的实际案例,阐释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崔喆以某卷烟厂为例,指出其在生产车间引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据采集→数据汇集→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的完整数据链路,实现生产车间“一体化平台”。通过实时采集生产现场各型号设备的运行、生产、质量、消耗数据,对卷包车间各类设备及相关系统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加工,了解车间生产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旭从创新制造模式的角度,为企业带来了宝贵经验。他在题为《发展服务型制造,撬动新质生产力》的报告中,分析了服务型制造对企业管理的变革作用。“服务型制造促使企业的经营理念从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价值主张从制造价值链扩展到制造加服务融合价值链。”

基于大数据分析,陈旭发现,大部分服务型制造企业都是基于研发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资源能力的组合实现转型和价值链增值。为此他提出了5种基本能力的最优组合模式,包括资源依赖性、服务研发型、资源研发型、服务主导型和研发创新型,以指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进行转型。

《中国科学报》 (2024-10-09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