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乐乐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6
选择字号:
挪威允许深海采矿引争议

 

像“兔子鱼”这样的深海物种很可能受到海底采矿的影响。图片来源: SeaTops/Alamy

本报讯 在挪威成为全球第一个允许深海采矿的国家后,从海底提取矿物的有争议计划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让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感到失望。他们表示,这种做法将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这与人类的贪婪有关而不是生存必需,会让我们和后代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荷兰深海保护联盟联合创始人Matthew Gianni说。

据《自然》报道,1月9日,挪威议会以80比20的投票结果允许在挪威海大陆架上勘探开采。其目的是绘制该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底地图,并调查目前在陆地上开采的硫化物和锰结壳是否可从海底开采。

自2020年以来一直在推行采矿计划的挪威政府表示,海底开采对于确保锰、钴等金属的供应是必要的,这些金属可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旨在帮助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电子产品。但许多科学家和科学组织表示,这种说法具有误导性,而且陆地矿产资源是足够的。

尽管关于深海采矿的生态影响的研究还不多,但已有研究表明,采矿活动可能伤害海底生物,因为这些生物可能会被采矿使用的机器碾压,也可能因采矿活动翻起的沉积物羽流而窒息。许多研究人员和一些国家呼吁,在对深海生态系统有更多了解之前,暂停深海采矿。

挪威政府的这一决定意味着其可以发放许可证,允许公司和其他实体勘探约28万平方公里的海床。能否商业开采还需要进一步的议会投票,但许多科学家和环境组织认为,目前的结果将为实现这一目标铺平道路。

科学家表示,目前对拟议的采矿地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知之甚少,无法确保采矿安全进行。“当我们对伤害或风险一无所知时,我们怎么能作出有意义的判断?”挪威卑尔根海洋研究所政策主任Peter Haugan说。

挪威独立研究机构NORCE的海洋生态学家Helena Hauss表示,拟议的采矿地点生活着其他地方没有的种群,采矿活动会使其受到不可逆的破坏。她说:“这与挪威政府的说法不相符,即采矿活动将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式进行。”

在国际上,关于是否允许在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矿产丰富区进行深海商业开采的谈判仍在继续。一个有争议的地点是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它位于美国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间,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 Gianni表示,在讨论中,挪威是坚定支持深海采矿的国家之一。(文乐乐)

《中国科学报》 (2024-01-1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绘制全球首张小麦抗病基因图谱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