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沈秋月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7
选择字号:
30岁“穷小子”逆袭成“最年轻教授”

 

张菲菲   长江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李思辉 实习生 沈秋月

上高中前没出过乡镇,上大学前没出过县城。这个农村娃在国内“985”高校毕业后,又被美国名校录取直博,家里却连买机票的钱都没有,不得不找亲戚借。

30岁,他学成回国,被破格聘为教授,成为长江大学“史上最年轻教授”。他带领团队开发出一套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其部分算法及功能超越了国外水平,缓解了我国油气钻井软件的“卡脖子”问题。

他说自己不是什么“牛人”,只是一个“凡人”,甚至一度挺自卑。他是如何从比大多数人都低的人生起点,一步步走上大学讲台的?

不久前,张菲菲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他的故事。

所幸赶上了好时代

1988年,我出生于河北沧州农村。父亲是个乡村教师,母亲是个敦厚的农民。

高考之后,要填志愿,对于未来学什么专业,我一头雾水,毫无方向。父母也没法儿给出意见。

那年我18岁,满腔热血,希望长大做比较酷的事,比如航天。结果高考分数达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线。天上的没搞成,我就将目光投到地上——研究汽车。于是,我报考了吉林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没想到又被调剂到地质工程专业。

对农村娃来说,汽车是个稀罕东西,所以我仍不死心,打算大一努力学习,争取大二转专业。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车辆工程是当时全校的热门专业,那一年仅接收10个人转专业,报考人数却达到了400多人,而我排第12名。

尝试转专业失败之后,我心灰意冷。我痛苦了两三天,突然在某一天晚上悟出一个道理——在有机会选择的时候,选择做喜欢的事;在没有机会选择的时候,喜欢在做的事。

大学期间,我立志要读研。从那时起,我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英语水平上,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看懂英文文献。为了减轻生活费压力,我接了好几个学科的家教,英语更是边教边学。大二时,我考了托福,没想到成绩还不错。

在大学里,我遇到了人生中的几位“贵人”——张祖培、孙友宏、陈宝义、王清岩等老师。他们把我从门外汉带进了地质工程领域的大门。

起初,我对出国留学没有什么想法,用一句流行话来说就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所幸生逢其时,那一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吉林大学试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公派留学项目,其中一项政策为:本科生申请国外高校博士成功者,国家可以提供津贴资助。

大四秋季学期伊始的九月,我成功申请到美国塔尔萨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直博。让我振奋的是,塔尔萨大学还给了我全额奖学金。

走出农村,把学习看得比生命宝贵

赴美那天,由于飞机延误,直到中午12点,我和同行的好友才抵达机场。这一天万里无云,阳光灿烂。而我即将开始的美国生活,却笼罩着乌云。

尽管通过了托福考试,但我的英语水平在美国课堂上完全不够用,专业课听起来十分费劲。由于国内外专业划分不一致,我本科学的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申请塔尔萨大学的时候只能申请最接近的石油工程专业。而入学之后,我才发现这两个专业相差很远,我必须恶补石油专业本科知识。

塔尔萨大学给予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费资助,是以研究生承担助研工作为条件。每一名受到资助的研究生都需要独立承担课题,每半年汇报一次课题进度。不合格者,第二年就得自己交学费。如果不能在科研上取得进展,我将面临终止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甚至勒令退学的窘境。

好不容易走出农村,我把这次国外求学的机会看得比生命还宝贵。

除了恶补石油工程专业知识,我还自学编程,选修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科学”等课程。

后来,我选择从事与智能钻井和软件研究相关的工作,当时受两位博士生导师——Stefan Miska教授和于梦蛟教授影响很大,后者同时拥有石油和计算机双学位。在于梦蛟教授看来,程序语言和英语一样,仅仅是一门语言,而语言又是相通的。

Stefan Miska教授的两句话让我终身受益。第一句是,要从研究中找到乐趣,如果享受不到研究乐趣,就只会在痛苦中一无所获;第二句是,保持好奇心,永远不要满足——与理科研究存在正确的唯一答案相比,工科研究永远没有唯一的答案,永远只有更优解。

深受导师影响,直到今天,每一篇论文,我都希望展现出最有价值的研究发现。

练就了科研动手能力

记得到美国的第一天,塔尔萨大学的中国学长居然开着车来接机。我当时大受震撼,一个学生居然就有汽车了!到学校我才发现,这里是农村,必须买车才能解决出行问题。

中国留学生每人都有一辆车。我花了3000美元买了人生第一辆车—— 一辆又老又破的二手车。因为这辆车经常抛锚,维修费又太贵,我不得不自学修车,没想到,竟然练就了一门汽修的手艺。

修车不仅让我省了人工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后来搭建、改装实验设备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我博士期间使用的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钻井多相流实验设备——30米高、占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为了实现设计的实验目的,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对设备进行大幅度的改装和升级。我花了一个学期时间每天扛着管钳、扳手等工具更换管线、调试阀门等。一段看似没有意义的体力劳动,使我深度思考着实验设备背后的机理、实验过程的问题和局限性,最终促进了研究的深入。

归途,前路漫漫亦灿灿

塔尔萨大学坐落于“世界油都”塔尔萨市中心,是一所典型的“小而美的研究型大学”。从塔尔萨大学博士毕业后,我拼命钻研,获得实习单位——一家跨国石油公司的认可。

2014年末,全球迎来一场石油行业寒冬,全球油价大跌,石油企业大规模裁员。我实习的公司取消了当年的招聘计划。但是,因为我的博士研究成果对公司业务中一项内容特别重要,部门总管向副总裁申请,特批了一个岗位给我。

我供职的跨国石油公司是全球最先进的石油公司之一,它提供的石油服务在全球占有率超过90%以上,而产品相对成熟,就意味着大幅度的改动有一定的阻力。

彼时,石油领域正处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当时想找一个平台去验证一下自己的思路,于是打算利用自身所学回国从事相关研究。

经过多轮沟通,2018年,我回国入职长江大学。

希望多做一些开创性的事

在油气井工程领域,外国公司的软件产品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很多油气井采用的都是外国企业的技术。

从回国那天起,我就立下奋斗目标:要努力打造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钻井技术和软件体系,推动我国油气钻井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加入长江大学后,在学校支持下,我第一时间着手建设了智能钻井研究平台、组建了团队,推进钻井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

回国后,我围绕油气井工程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带领团队完成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个课题,陆续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还获得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经过5年的努力,我和团队开发出了一套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实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大部分功能,其部分算法及功能超越了国外水平,缓解了我国油气钻井软件的“卡脖子”问题。目前,我们的成果已经在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应用。

很幸运的是,30岁那一年,我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长江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回顾过去的10多年,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我不可能有留学读博的机会;没有多位师长的指路和鼓励,我的思维和视野可能还局限在农村;没有遇到两位博士生导师,我可能无法进入油气井工程的大门;没有家人的体谅和理解,我可能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没有回国后学校和业界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的研究可能要走很多弯路……

我的人生起点比绝大多数人都低,而我如今能以“最年轻教授”身份站上大学讲台,再次说明了一个老理儿——天道酬勤。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每个人都可能推开那扇属于自己的理想之门。

《中国科学报》 (2023-09-07 第4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让屋顶变白是保持城市凉爽的最好方法 他们心里有一盘棋:“精准设计”水稻种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