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7 9:49:44
选择字号:
太原穗的发现将被子植物历史提前到古生代

 

被子植物究竟起源于何时?早期被子植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早期被子植物与现生被子植物有着什么样的演化关系?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均需要确切的化石证据。

保存在同一块标本上的两个太原穗。(王鑫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和傅强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杂志》上发表他们重新研究一种产自山西太原市早二叠世下石盒子组、名为带胚珠太原穗(Taiyuanostachya ovuilifera)的化石植物的研究成果。

新的研究证明,该植物的近球形胚珠或种子着生于中轴上,并且为侧生单位所包围,不仅与原来研究者的描述有出入,而且具有被子植物的特有特征(胚珠被包裹)。

通讯作者王鑫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一发现表明,被子植物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古生代,与早先分子系统学的推测接近,新发现打破了古生物学界“在白垩纪之前不可能存在被子植物”的认识。

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石,它们的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圈能量的主要来源。在维管植物长达4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被子植物的起源是最重要的演化事件之一。被子植物无论是在多样性上,还是在数量上均是遥遥领先。

百余年来植物学家一直为了解开被子植物起源之谜努力奋斗。虽然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显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叠纪,甚至二叠纪,但传统的古植物学观点一直坚称被子植物起源不会于早白垩世,至少白垩纪之前没有确切的被子植物化石证据。

近年来,潘氏真花、南京花、中华施氏果、青甘宁果序等一系列具有明确被子植物特征的侏罗纪植物的发现,为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10.26502/jbb.2642-9128009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推出论文&基金全新活动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