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伟(中)、胡本林(左)与高亮在实验室。 宁波材料所供图
■本报记者 张楠
铁电材料,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词并不熟悉,但从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比较坚硬、结实的材料。
这种感觉没有错,不过,科研人员一直在打破一些常规认知。如今,他们使铁电材料不仅像橡皮筋一样柔软,还能在反复拉伸后保持良好的回弹性。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完成的成果——通过精确微交联法制备本征弹性聚合物铁电体,8月4日在线发表于《科学》,展示了铁电材料弹性化制备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审稿人认为这是里程碑式的贡献。
神奇的绝缘性功能材料
铁电材料鲜为人知,就连论文第一作者、宁波材料所2023年应届硕士毕业生高亮,也是在备考研究生时才第一次接触它。
但事实上,这种材料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触屏手机中用来将触压转变成电信号的压电膜就是铁电材料。而打火机中用压电陶瓷制成的打火石,是这种材料更早期的应用,它可以把受到的力学压力转变为六七千伏的电压,从而瞬间击穿空气,产生火花。
“铁电材料是一种神奇的绝缘性功能材料。”高亮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它表面自带无序电荷,一旦有电场作用其上,这些电荷就会随电场的变化而变化。即便电场不再作用,排好队的电荷也会保持原状态而不发生改变。
同时,由于能灵敏感知微小的位移、压力、脉搏、呼吸等信号变化,铁电材料成为制造柔性可穿戴设备的重要材料之一,其弹性制备迫在眉睫。然而,科研人员在弹性制备过程中举步维艰。因为对于铁电材料而言,铁电性和弹性很难兼顾。铁电材料的铁电性来源于材料中的结晶部分,而晶体本身几乎不具备弹性,拉伸率一般低于5%,且没有回弹能力。
甘蔗就不能两头甜吗?
一双弹性化的翅膀
高亮在两位通讯作者——宁波材料所研究员胡本林和李润伟指导下,提出了“微交联法”制备策略。
研究团队用微量的柔软链状聚合物,让铁电晶体周边非晶的缠绕部分交联起来,相互交织形成具有弹性的渔网状结构。
通过精确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以确保铁电晶体均匀地分布在交联网络中,使材料在交联后也能保持较好的铁电响应。
这种渔网状结构松散地将铁电晶体连接在一起。外力作用时,可以产生可逆的形变吸收外力,并在达到125%的拉伸率时依旧保持稳定的铁电性。这种渔网状结构像橡皮筋一样柔软且有弹性,当外力消除时,能够迅速恢复原状。
这种弹性铁电材料在承受数千次的反复拉伸后,依然保持稳定的铁电性,大大提高了该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扩大了使用范围。微交联法为铁电材料插上了一双弹性化的翅膀。
胡本林介绍,弹性铁电材料制成的传感器更加“随和”,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更好的穿戴舒适性,将给智慧医疗、智能可穿戴等领域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脑卒中患者如果穿上带有柔性传感器的可清洗的衣服,就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心率、呼吸等健康信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应用该材料,则离柔软、贴身、可任意弯折又近了一步。
开辟全新学科方向
《科学》审稿人认为,在铁电材料被发现后的百年历史中,铁电陶瓷拉伸应变不超过0.2%,聚合物铁电材料也只有小于2%的弹性回复。与这些相比,该成果具有突破性,开辟了全新的“弹性铁电”学科方向。
胡本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自跟随李润伟读研究生起,他就一直希望攻克“弹性铁电”的制备难题。他将这个课题交给了自己第一批硕士研究生。高亮申领了这个课题。
这个课题需要的科研能力,远远超出了一般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储备。但胡本林认为,一方面要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另一方面高亮又享受探索钻研的过程,那就不必区分硕士生、博士生。
尽管遇到不少困难,整整一年没有获得真正有用的数据,高亮却始终充满信心。“胡老师一开始就跟我说,这个课题不是简单的硕士生课题,还有很多延伸的地方,我做好了要做5到10年的心理准备。”
6月初,相关研究论文被《科学》编辑部接收。不过,这篇文章没能帮助高亮赶上胡本林的博士生招生。
目前她以研究助理的角色,在宁波材料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继续此前的课题研究。“只要能继续做科研,什么身份都没关系。我享受钻研的过程。更何况,只要有成绩,早晚会有你的位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h2509
《中国科学报》 (2023-08-0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