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6-5
选择字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找到控制桃树开花需冷量的关键基因

 

低需冷量的“中碧早香菊”桃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供图

本报讯(记者李晨)需冷量是桃的重要农艺性状,低需冷量是南方和设施桃产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利用基于结构变异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控制桃需冷量的关键基因PpDAM6,并基于此开发了低需冷量育种标记,为低需冷量分子育种提供了保障。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生理学》。

需冷量是打破落叶果树休眠的必要条件,需冷量不足会导致花期晚、花期持续时间长甚至不能开花,从而降低产量和果实商品性。桃是对需冷量需求极为严苛的树种,是研究需冷量基因的优异材料。前人研究已经定位了多个需冷量数量性状位点,但是控制需冷量的关键基因尚不明确。

该研究以345份不同需冷量的桃自然群体种质为材料,利用全基因组结构变异GWAS,鉴定到一个控制需冷量的主效基因PpDAM6,该基因启动子区的30-bp结构变异与需冷量表型高度相关。30-bp缺失仅存在于低需冷量品种中,研究人员基于此开发了低需冷量分子标记。

此外,研究还发现PpDAM6通过介导下游脱落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和胼胝质的沉积,影响休眠的解除。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关于需冷量主效基因调控休眠分子机制的认知,同时也为育种家培育低需冷量桃品种提供了重要基因和变异资源。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d291

《中国科学报》 (2023-06-05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