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3-17
选择字号:
新成果有望攻克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探测两个难题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日益普及,确保行驶舒适安全的激光雷达作为其核心器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性能、小体积、低成本、低功耗、高安全的激光雷达是未来厂商竞相追逐的方向。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常林研究员课题组在两年攻关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达架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该研究攻克了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这两个难题,保证高性能高安全的同时,极大降低未来激光雷达系统的体积、复杂度、功耗和成本。”论文通讯作者王兴军告诉《中国科学报》。

研究团队通过集成微腔光梳的调制不稳定状态,产生天然的多通道随机调制信号,其信号混沌带宽可超过7G赫兹,且光梳的调制不稳定态在18G赫兹的失谐范围内展现出了良好的鲁棒性,能够应对外部泵浦光源的频率抖动。同时,材料的高非线性系数使产生的调制不稳定光梳的阈值功率相比其他材料平台低1至2个数量级,能够与片上DFB激光器共集成。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搭建了并行激光雷达演示系统,并对实物目标进行了高精度三维成像,验证了10通道规模的单像素成像,证明了各通道间良好的正交隔离性。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接收信号在不同信号干扰混叠下的抗噪功率抑制比进行了测试,实测可得在3分贝阈值判据和12.5微秒积分时间下,单路信号的功率动态范围接近60分贝,对调频连续波信号的抗噪功率抑制比接近30分贝,对自身随机调制信号的抗噪功率抑制比可达22分贝,展现出了良好的有源抗干扰能力。上述结果有望推动下一代高性能抗干扰激光雷达的变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3-01158-4

《中国科学报》 (2023-03-1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物理学家实现点“铅”成金 鲱鱼“迷路”,美味难求
科学网2025年4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