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如楠)近日,由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废脱硝催化剂载体回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示范工程现场考核和指标测试。
据了解,针对废脱硝催化剂杂质种类多、成分波动大、结构劣化严重、难以大掺量循环回用等突出问题,研究团队突破了酸/碱复合介质深度净化、钒钨协同提取与梯级分离、载体表面重构与“浸出-结晶”体相重构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废催化剂深度净化-载体活化-可控重构制备高品质再生钛钨载体的整体工艺。
2022年5月,研究团队联合课题参与单位安徽思凯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定远建成了国内外首套4万立方米/年废脱硝催化剂高质循环与钒钨共提示范线,实现了6个月以上的稳定运行,技术与工程指标达到考核要求。钛、钨、钒回收率达98%以上,再生产品中杂质含量达到行业要求,能够100%替代原生钛白粉用于新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同时,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实现了废脱硝催化剂的低端再生到高质循环。
目前,研究团队针对国内不同区域及行业的废脱硝催化剂高质回收利用正在开展技术推广与优化,推动形成以旧换新、短程循环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促进催化剂高端再造行业技术革新。
《中国科学报》 (2023-02-2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