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凡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0-27
选择字号:
弗朗西斯科·沃尔索——
我愿称他为“科幻界的马可·波罗”

编者按

近日,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揭晓。首设的“中国科幻国际传播奖”颁发给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沃尔索,表彰并感谢他为中国科幻的国际传播作出的贡献。本报特约重庆移通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院长张凡,请他谈谈沃尔索的其人其事,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对科幻的思考。

■张凡

弗朗西斯科·沃尔索

意大利科幻小说家,著名科幻编辑和出版人。多次获得国际科幻小说大奖,并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多次担任世界科幻大会、欧洲科幻大会主宾。主要著作包括《人体解毒剂》《电子玩偶》(乌拉尼亚奖)、《继人类》(奥德赛奖和意大利最佳小说奖)、《征血队》(乌拉尼亚奖)和《我,漫游者》。

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优秀的作品

一开始,弗朗西斯科·沃尔索每次和我说话,都居高临下,抱以轻微的嘲弄态度。我一再忍让,因为我的老师吴岩告诉我:“他是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幻作家、编辑和出版人。我在他罗马的家中,睡了好几天的沙发,欠他一份人情。更要紧的是,他为中国科幻在意大利的传播费尽心血。所以,你不但替我,也替中国科幻好好照顾他在中国的行程。”

的确,这位意大利人为中国科幻作出了极大贡献,几乎所有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如刘慈欣、韩松、吴岩、陈楸帆、宝树、夏笳的50余篇作品,都由他组织译者,翻译为意大利文和英文,被广泛介绍到欧洲世界——尽管他完全不懂中文。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为这些作家出专集,并邀请中国作家在意大利巡回演讲,推广中国科幻。因此,每年在意大利的不同城市如米兰、罗马,都会掀起中国科幻热潮。

他如何选稿呢?弗朗西斯科的英文非常好,无论是表达还是写作,口语几乎没有意大利口音。通常他会让中国作者和译者给他提交故事的英文简介,如果他认为这个故事的概念好,符合他的选取标准并对科幻有更新的价值理念,就会找优秀的译者翻译成英文,并进一步找一些同行进行阅读和评议,最终列入“未来小说”书系。

“未来小说”是他主编的科幻书系,收集了全世界各国科幻作家的名篇。他有自己独特的选取标准:作品要切近现实,以近未来为主,能观照未来生活。这个书系已经出版了100多种图书,中国的科幻选集有10多本。可以说,中国科幻尽在他的掌握中。

这是很特异的,我总是惊讶于他的敏感和天赋。假设把我们放置于一个相对陌生的语言世界,如秘鲁和阿根廷,在并不精通这种语言的情况下,一两年之内找出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最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你能完成吗?弗朗西斯科对中国科幻的引介,就是在这样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迅速地从泛泛了解到如数家珍。要知道,即使是很多中国科幻人,没有详读小说,也不知道哪些人堪称中国科幻的代表。而弗朗西斯科绝不会搞错,介绍的都是中国科幻真正的代表。

在他的谱系里,中国科幻仅是他的一处宝藏地。他同样以最快速度在印度、秘鲁、日本、阿根廷、法国、罗马尼亚找到最优秀的一批科幻创作者。

就这种对小说及小说家的迅速直觉、惊人的文化观察力和国际传播力而言,他在我见到的世界科幻作家里独占鳌头,称之为“科幻界的马可·波罗”是恰当的。在刚刚结束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上,他获得《科幻世界》杂志社颁发的“中国科幻国际传播奖”就是证明。

可爱的性情中人

他是一位极其敏锐的跨文化者,同时他性情天真,有着极致的理想主义情怀。

有回我陪着他上北京八达岭长城,发现他突然泪流满面。原来,走到长城脚下,他看到一位小贩,倚在城墙门口,画铁线画。虽然我提醒他价格虚高不划算。他还是买了,并生气地说:“这叫自由艺术家!我也是!你知道他们人生的艰辛吗?”我心中暗笑他煽情和幼稚,但也不禁被他的情绪感动,觉得他是一个很可爱的性情中人。

他每次来中国我都会到机场接他,并最后送走他。我带着他走遍了中国,一起走过的城市有北京、深圳、成都、重庆,带他去各类出版社、科幻世界杂志社……中国主要的科幻出版机构,我们差不多都一起去过。这是我们一起在不计名利地为中国科幻的传播而努力。

我在读完他的英译本小说《继人类》之后,大受震动。这是一部关于废土世界的科幻小说,时间是50年后的地球,垃圾遍布世界,人类不得不隔离到一个个居住带。小说讲述了一位少年从15岁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如何寻回所爱的故事。少年在人生各个阶段所爱恋的对象,是一个进化后的仿生姑娘——继人类。小说充满着爱的魔怔和痛苦,那种情绪很像《聊斋志异》里的《连城》和《叶生》,痴绝已极。

我和他谈论这部小说时,他的眼睛亮起来。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他的家族、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妻子是俄罗斯人,如何万里迢迢到意大利寻找他;他不顺利的前半生;他每年都独自去俄罗斯贝加尔湖写作,把自己关起来,如果你找到他,他只会眼神直勾勾看着你,一脸懵懂……

我们越谈越深,谈到他的文学理念,谈到何为科幻、何为未来,从中国、意大利到欧洲、美国,等等。

他成为了我的伙伴,并且担任我所在的钓鱼城科幻学院荣誉院长,成为最好的国际朋友。

英美科幻是“白洞”,垄断整个行业

弗朗西斯科还是一位理想主义骑士,他痛恨英语世界的霸权,致力于非英语国家科幻的国际传播。对英美科幻的“霸权”,他有一个独特的理论,名为“白洞理论”——在全球的科幻版图之中有一个“白洞”,制约着世界当代科幻的发展。

白洞和黑洞完全相反,它把所有的一切都排斥在外,没有东西可以进入这个体系之中。他所谓的白洞就是英美科幻,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不断扩张,以至于垄断了整个行业。

比如《哈利·波特》或《权力的游戏》这样的作品,一出版就被翻译成30种不同的语言,在全世界各个地方不断传播,由此得到的经济收入又回笼到英语国家的出版社,致使最受关注的科幻作品一直是用英语写作的。

这些作品的翻译速度非常快,所以率先抢占了市场,人们读到的就只是这些作品,它们在全球的科幻市场上形成了垄断局面。相对于白洞,还有“黑洞”这个词,代表着文化和可能性的流失。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它吸进去,不会再出来。比如,在美国只有3%是其他文化或者语言的文学翻译作品。

于是他在全球各个国家访问的时候,都会问当地的编辑一个问题:你们引进的作品来自哪一种语言?每次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案——英语。这就代表着其他文化和语言的作品被边缘化了。

其实技术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起到了一个加剧的作用,技术并非没有国籍,技术也有自己的立场,比如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但网上最普遍使用的是英语。语言被重新洗牌了,网络科技是由说英语的人发明的,因此就影响到语言的使用人数。

弗朗西斯科始终认为,科幻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能被垄断,多种多样的科幻应该发生在世界各地。外星人不能够总是登陆在纽约或伦敦。科幻需要进化出一种能力,要与更多的他者相遇,播撒丰富的未来之种。世界科幻、每一种文化,都应该有自己的未来,都理应保护好自己的未来之种,使其瑰丽灿烂,充满多样性和无限可能。

作为“科幻界的马可·波罗”,传播未来是他的使命。而中国就是他的科幻福地之一。在这活力蒸腾的国度,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孕育出有别于英语、世界科幻的崭新未来。

《中国科学报》 (2023-10-27 第3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新模型预测电池衰减轨迹 科学家发现草原极端干旱“密码”
科学网给您拜年了!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蓝色恒星群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