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瑞士和法国科学家在两项独立研究中提出,火星的液态铁核可能被一层完全熔融的硅酸盐包裹。这些研究提出了对火星内部的新解释,表明火星核比之前认为的更小、密度更高。两项研究10月25日发表于《自然》。
2021年,科学家分析了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着陆器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数据,发现火星有一个很大但密度很低的核,由液态铁和硫、碳、氧、氢这类轻元素组成。但研究结果显示,火星核内轻元素的比例,比根据这些元素估算的火星形成早期丰度更高。
如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Amir Khan团队以及法国巴黎西岱大学Henri Samuel团队,将最新一批火星地震信号与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和地球物理模型结合分析,估算了火星核的大小和组成。研究发现,火星的液态铁核周围有一层约150公里厚的近熔融硅酸盐岩石,其表面之前被误认为是火星核的表面。火星核半径的缩小意味着其密度比“洞察”号研究的估算值更高。这些估算结果与人们目前对火星化学丰度的认识一致,因为只需要更少的轻元素就能产生一个稳定的液态核。
同期发表的新闻观点文章认为,该结果是“目前对火星核和火星幔结构最精准的估算”,增进了人们对类地行星形成和组成的理解。
(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586-4
《中国科学报》 (2023-10-27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