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评论A》
科学家分析弛豫击穿和共振隧穿现象
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研究人员Daniele De Bernardis揭示了超强耦合腔QED中的弛豫击穿和共振隧穿现象。相关研究成果10月20日发表于《物理评论A》。
研究人员探究了与单一电磁腔模式超强耦合的非对称偶极子的开放弛豫动力学。他们利用整个相互作用系统的热化主方程,推导出了刘维尔能隙的相图。结果显示,超强耦合作用抑制了体系向平衡态的弛豫,这主要是由于偶极子的隧穿速率呈指数级下降。然而,在极化多光子共振的情况下,通过一个腔介导的偶极子共振隧穿过程,可以快速恢复体系的弛豫。
除了数值证据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在所谓的极化子框架中有效的广义旋转波近似,通过对角化拉比模型,发展出了一个充分的解析描述。这种超强耦合系统的弛豫物理被简化为修饰态图的多光子极化子版本。最后,他们还讨论了一个多势阱偶极子的扩展,这一扩展可以为在超强耦合区内建立级联共振隧道装置奠定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108.043717
《自然-地球科学》
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带中存在大量卤化有机化学物质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Schwarzbauer Jan团队发现,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带中存在大量卤化有机化学物质(HOC)。相关论文10月23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极地地区的永久冻土可能储存着大量有毒化学物质,从融化的永久冻土中释放出的HOC代表了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关注。
研究人员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土壤中的HOC清单,主要是在常规溶剂提取后逐步进行化学处理,以释放和分析不可提取的残留物。他们鉴定出270多种HOC,总平均浓度为31万ng/g,其中18万ng/g。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可提取残留物的高比例,贡献了超过99%的总HOC,远高于其他土壤和沉积物的报告。高达85%的不可提取残留物被物理地困在土壤中,而不是被化学束缚,如果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它们很容易被重新激活。研究人员认为,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大量的HOC储量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的重要风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3-01293-1
《中国科学报》 (2023-10-26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