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发现古老长吻海洋爬行动物化石 |
|
奇异罗平龙化石。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冯丽妃 实习生王见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尚庆华等介绍了一种新发现的古老长吻海洋爬行动物化石。该发现为海洋爬行动物早期进化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1月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该化石出土于云南省罗平县关岭组二段,其所在岩层可追溯至约2.44亿年前的三叠纪,彼时早期海洋爬行动物开始演化出不同特征,并在外观上逐渐分化。
此次发现的化石样本有一个明显的长吻,占整个头骨长度约55%,同时拥有较大的眼窝和鳍状肢体,其残骸(尾部末端缺失)长46.2厘米。论文通讯作者尚庆华表示,该爬行动物总长或可达64厘米。
研究人员表示,该样本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长吻肿肋龙。肿肋龙是一种原始海洋爬行动物家族,类似于水生蜥蜴,是后来的海洋爬行动物(如蛇颈龙)祖先。因为该物种的趾骨数较多,十分特别,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并指出这一特征可能有利于脚趾的屈伸,以应对转向时脚蹼承受的流体力学力量。此外,研究还表明,它的长吻可能是为了便于抓住猎物并在追逐快速游动的猎物时减少阻力进化而来的。
“肿肋龙可能在古特提斯洋西端(欧洲)演化出来,然后散布至东方和中国。”尚庆华表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2-24930-y
《中国科学报》 (2023-01-09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