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28
选择字号:
专家研讨智能学科向何处去

 

本报讯(记者赵广立)日前,教育部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智能科学与技术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北京大学智能学科建设20周年大会暨2022全国人工智能院长论坛近日在京举行。论坛上发布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学科背景、概述了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详细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本硕博人才培养方案。

2002年,北京大学成立全国首个智能科学系,最早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前瞻布局20年,北京大学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智能学科向何处去?论坛上,人工智能领域各路大咖给出了答案。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围绕“智能学科前沿进展与展望”作主题报告。他提出,上世纪末以来,“符号落地”“常识获取”是笼罩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空的两朵挥之不去的“乌云”。怎么解读各种智能现象?智能学科未来怎么发展?通过回顾人工智能的历史与现状,朱松纯给出了“从弱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经之路”的学科趋势研判。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朱松纯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计算机视觉、多智能体、机器人学、机器学习、认知推理、自然语言理解等六大领域的交叉、融合与统一;二是智能学科对外与理工医等学科的交叉、升级、开拓;三是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碰撞,以及未来人机共存的智能社会的治理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在围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作特邀报告时指出,当前的人工智能面临指数级复杂性任务,如常识与直觉的关系、情感创作与想象力等问题。“有问题的学科才有生命力”,他认为,解决人工智能当前面临的问题,途径就是回到脑认知和神经科学领域,从人类大脑和智慧中获取灵感和启示。

《中国科学报》 (2022-09-28 第3版 领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