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吕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8-11
选择字号:
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新添中国证据

 

本报讯(记者张思玮 通讯员吕静)8月1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国内8家医学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ASSISS研究)”。

该研究历时10年,采用中国数据为全球脑血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研究认为,在优化患者人群和术者经验等条件下,对于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

约82.6%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类型是脑梗死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对于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血管狭窄的治疗,支架置入术等血管内治疗一直被视为有潜力的二级预防手段。但是,全球仅有的两项对比支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SAMMPRIS和VISSIT的研究结果显示,支架治疗具有较高并发症,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差。

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前瞻性登记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均显示颅内动脉支架是安全的,并发症风险仅为2.0%~4.3%,与SAMMPRIS研究的14.7%形成鲜明的反差。

脑动脉狭窄是亚洲人特有的高发疾病,其治疗手段尚缺乏基于国人数据的高质量证据。为提供中国证据,在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 有关人员开展了CASSISS研究。

CASSISS研究是目前全球第三个、中国和亚洲第一个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了380例患者。研究人员对患者选择标准、手术时机、医学中心容量等进行了优化,认为对于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

综合该研究和既往研究的结论,脑动脉狭窄患者如出现一过性或者持续的脑缺血症状,如单眼黑矇、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应进一步评估脑血管情况。如果脑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即为重度狭窄,可首先尝试药物治疗。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尝试血管内介入治疗。该研究结果建议,血管内治疗应在症状出现3周之后进行。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2.12000

《中国科学报》 (2022-08-1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