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吴锡平 王一凡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6-30
选择字号:
扬州大学:厚植“三农”情怀   扛稳兴农担当

 

农学院导师制学生团队正在进行科创研究。扬州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晨 通讯员 吴锡平 王一凡

“同学们,毕业后回到家乡,用你们的力量为地方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毕业之际,扬州大学农学院组织毕业生们在云端上了“最后一课”,邀请多位毕业后扎根农村一线的校友们讲述他们的“青春故事”。

陶丹虞是该院2018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她放弃城市的工作,主动返回家乡、投身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受到“全方位”的锻炼,已成为一位“90后”村党委干部,得到了群众们的一致认可。她向记者表示:“回到家乡,来到农村,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不爱城市爱沃野的陶丹虞是扬州大学创新农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以多学科综合优势为依托,在学科交叉、路径融通、资源整合中,着力培养具有深厚情怀、宽博知识、宽精能力、宽厚素质,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得来的新型农业人才。

农情国情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专业思政”

长期以来,“学农不爱农、学农不从农”的怪象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难题。据调查,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农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1%。

“为何农业留不住人?”在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看来,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给社会留下了农业是辛苦落后“代名词”的刻板印象。此外,农业教育长期聚焦专业技能传授,忽视了从价值根本上对学生开展农业、农村、农民的亲近教育。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不久前,在扬州市邗江区的农田里,扬州大学教授徐辰武带领学生,一边协助开展农耕,一边讲授统计学专业知识。从眼前的“沃野千里”谈到“大国三农”,课堂通过视频直播,吸引了“蹭课观摩”的100余名学生一起展望农业的诗和远方。

“只有将农情国情与专业知识的讲授结合起来,讲清、讲明、讲透,学生们才能明晰中国农业发展大势、明了乡村振兴建设重任、明白新时代农林青年的时代使命。”徐辰武这样理解“专业思政”。

据了解,扬州大学农学院全面实施了以“四全程四提升”为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了全程化的专业思政教育体系,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德育元素,配合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形成教、学、研螺旋上升的质量互促提升体系,大力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该学院先后推出了“田野课堂”“农场主体验课”等系列专业特色思政课堂,把农情作为最生动的素材,把耕读作为最真实的教案。

实践与科创双线发力培养综合素质

厚重的情怀离不开宽博的知识支撑。为了更好培养“顶天立地”的综合素质,该学院从实践与科创双线发力。

一方面,创新构建了“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实训实践、创新实践、生产实践”5个递进式实践体系,提升学生立地实践素质。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团队、进项目、进实验室,打造“遴选—培育—竞赛—孵化”一体的双创指导“耘创空间”,全面锻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时代在进步、行业在发展,农科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改革创新。”严长杰介绍,学校早在2014年就面向全体本科生施行导师制,1名导师带2~3名本科生,负责全程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

2021年起,该学院在原有导师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升级,正式启动四年一贯全程导师制。通过为每一位本科新生配备一名专属导师,通过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等提供全程化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坚定专业信心、培育“三农”情怀、增强综合素质。

开创校地联合培养农村基层人才的先河

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校内,更应“走出去”。自2010年起,该学院先后与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开展“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采用“订单式”校地联合方式,为两地定向培养400多名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一“村来村去”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毕业生的一致好评,也开创了全国校地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实用人才本科学历教育的先河。

深厚的农业情怀和宽博的知识激励着学子们走出教室,走向田野,担当乡村振兴的重任。

王敦亮是该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实践团团长。近年来,他带领党员博士生们走进扬州周边10多个县,开展服务“三农”实践活动,把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实践团创建了“战疫农技微课堂”并累计发布近20期,对农民开展线上春耕生产指导,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校云智慧。

亲身经历农业一线的志愿服务工作后,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感悟,立志要学好农业,毕业后扎根基层。据统计,今年已毕业的实践团成员中近80%选择继续投身农业,用自己所学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展现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中国科学报》 (2022-06-3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