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法伊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6-29
选择字号:
5500年前中国就有“生态循环农业”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 通讯员法伊莎)近日,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在线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5500年前就有了“生态循环农业”,与现代可持续集约化农业模式完全一致。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典型的粟作农业遗址,包括前仰韶和仰韶文化时期的各类遗存。遗址出土了大量家猪骨骼和粟、黍的炭化种子,为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团队以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为研究对象,从遗址出土的粟作农业系统核心要素——粟、黍和家猪入手,通过猪牙表层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重建猪的食谱,并根据粟、黍炭化种子的氮同位素(δ15N)分析追踪农田的施肥行为,发现在距今5500年前,大地湾遗址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农业模式:人吃粟米,猪吃稃壳;圈养家猪,收集粪便;猪粪肥田,维持地力,避免休耕,提高产量。

这种农业模式与现代可持续的集约化农业模式完全一致,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粟作农业社会便通过粟、黍种植与家猪饲养的紧密结合,克服了粟、黍产量低和黄土肥力有限的瓶颈,为当时中国北方的复杂社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以往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粟作农业遗址的家猪骨骼碳同位素(δ13C)数据指示,C4植物(包括粟和黍)在猪的食谱中占比高达80%~90%,这不免让人怀疑猪与人是否同时消费粟米,形成竞食关系。而此项研究揭示,大地湾遗址中猪与人并不存在竞食关系,家猪食用的是农作物废料——稃壳;用稃壳喂猪是一种严格的食谱控制行为,暗示家猪是圈养模式,更方便收集粪便。

《自然—可持续发展》高级编辑William Burnside在对该研究的评论中指出,我们应当从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古老案例中汲取启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2-00905-9

《中国科学报》 (2022-06-2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