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践—— |
创新转化机制 跨越“死亡之谷” |
|
■姚卫浩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团队、技术、企业、市场以及金融资本等诸多创新要素的协同发力。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作为学校科技开发和技术转移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中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工作的部署,近年来在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校地产学研平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运营、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与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是科技开发部近年来持续推动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自设立之初就致力于推动学校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该基金成立一年多来,已成功投资多个高水平项目,为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作出了新贡献。
原始创新缺乏“耐心”资本
相比国外风险资本发达、天使投资人众多、投资风险偏好程度高,国内较多资本及投资人对于成熟项目比较追捧,但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早期创新项目缺乏热情。
原因在于,首先,高校和院所早期创新项目在产业化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非常高,大部分资本往往会规避;其次,较多的资本对于理解和识别早期重大原始创新存在能力短板;再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往往不会将全部精力用于成果转化工作,同时缺乏懂生产制造、企业运营、市场营销等的专业团队与其配合,成果转化项目往往一波三折,成功率不高。此外,部分科研人员对外部资本的投资协议、对赌条款、退出要求等具有较强约束的条件比较反感和抵触,无法建立互信关系。
鉴于以上多种原因,科研人员在获得政府科研项目立项并完成相关科研任务后,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包括管理人才、风险资金等)用于持续推动成果产业化,导致很多成果搁置在实验室,无法跨出成果转化的第一步,形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死亡谷”现象。
对于北大而言,建设一支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早期重大原始创新识别能力强、高度耐受风险、教授信任而又具有“耐心”的早期股权投资基金,对于推动学校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起点设立成果转化基金
2018年,北京市设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科创基金)。科创基金致力于实现“三个引导”,一是引导投向高端“硬技术”创新,避免投向商业模式创新或中低端技术;二是引导投向前端原始创新,及早跟踪并介入原始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引导高端科研人才落地北京创新创业;三是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培育“高精尖”产业,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北大科技开发部受学校委托,与科创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合作组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019年6月,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方案经学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随后面向全社会发布管理机构公开遴选公告,国内20余家基金管理机构提交了申请材料。最终,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管理人。
之后,管理团队与数十个意向出资机构进行沟通,推动资金募集工作。2020年11月,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正式宣布募集成立。2021年1月,基金顺利组建完成,工商注册为“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元培基金”,一为纪念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二取元培之培育原始创新之意。
“元培基金”总规模10.02亿元,其中科创基金出资4亿元,占比40%,基金管理人出资2亿元,占比20%,北大教育基金会也有相应出资,并且享有超额收益回报权利,其余出资由市场募集。2021年3月12日,元培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开始实质性项目投资。
基金组建期间,科技开发部与基金管理团队联合完成近200项科技成果整理入库。科技开发部还发布通知长期征集储备项目,实现包括校本部、医学部、附属医院、深圳研究生院、北大各校地产学研平台在内的创新团队和项目全覆盖。
成果转化基金运行经验
“元培基金”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完成投资或已通过投决会项目共计24个,其中已投项目15个,待交割及过程中项目9个,投资金额超2.5亿元。根据3月中旬的最新市值,基金当前IRR(内部收益率)超过了40%,实现了良好回报,有力促进了学校成果转化工作。
“元培基金”汇集了政府、学校、社会投资机构等各方优质力量,专注投资早期重大原始创新项目,运行成效显著。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耐心”坚持,赢得“信任”。基金总体聚焦“硬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5G、人工智能、新材料、医工结合、医信结合等方向,主要投资原始创新阶段项目,重点投资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的高端硬技术原始创新、应用基础研究,引导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孵化。基金投资存续期长达12年,作为耐心资本和信任资本,可长期陪伴赋能北京大学原始创新项目孵化企业成长。
二是全面对接,工作前移。“元培基金”严格遵循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全面对接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筛选符合基金投资逻辑的项目,通过详尽访谈、尽职调查、合规处置等方式完成投资决策,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助力从技术发明到应用开发、样品加工、中试放大、商业量产等长时间的成果转化过程,有力支持了科研成果从样品、产品到商品的创新全链条。
三是专业管理,深度服务。“元培基金”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为项目产业化方案制定、公司治理、团队搭建等深度赋能,进一步激发了学校科研人员等对于成果转化的热情与积极性,提供了长期、可信任的资金支持,还有效提升了学校成果转化机构的队伍建设与专业服务能力,保障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合规、高质量运转。
下一步,科技开发部将持续优化基金管理和运行模式,坚持“投早期创新、投小而精企业、投硬科技、投长期”的功能定位,发挥好基金在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深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
(作者系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
《中国科学报》 (2022-04-18 第4版 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