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皮层集合体通过下丘脑输出协调社会竞争
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Kay M. Tye、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皮层集合体通过下丘脑输出协调社会竞争。该项研究成果3月1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研究人员表示,大多数社会性物种都会自我组织成统治等级,但不清楚个体如何知道自己的社会等级。因此,人们才开始了解大脑如何代表社会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行为。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社会竞争试验,让小鼠为奖励而竞争,还开发了一种计算机视觉工具来跟踪多个无标记的动物。一个隐藏的马尔科夫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相结合,能够从mPFC的集合活动中解码社会竞争行为。mPFC中的种群动态预测了社会等级和竞争成功。最后,研究人员证明,投射到下丘脑外侧的mPFC细胞在奖励竞争中促进了支配行为。因此,研究人员揭示了一个皮层—下丘脑回路,通过该回路,mPFC对社会支配地位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调节。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07-5
《德国应用化学》
高效多重共振发射体螺环结构空间调制
苏州大学蒋佐权团队报道了高效多共振发射体螺环结构的空间调制策略。相关研究成果3月15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具有熔融平面结构的多重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MR-TADF)分子倾向于在高掺杂比下聚集,导致半峰宽(FWHM)、电致发光峰红移和器件效率低。
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一种单取代设计策略,将具有不同取代位点的螺环-9,9-双芴(SBF)单元引入MR-TADF系统。SBF是一个典型的空间位阻基团,可以阻碍色团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器件效率高(32.2%~35.9%)和窄带发射(~27nm)。特别是,屏蔽状分子SF1BN很少随着掺杂比的增加而呈现出加宽的半高宽,这与C3取代的异构体和不受阻碍的母体发射体不同。这些结果表明了通过螺环结构构建高效MR-TADF发射体的有效方法,并阐明了在π-框架中对螺环结构进行空间调制的可行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1886
极性介质中4—溴丁酸辅助的原位钝化策略
温州大学潘跃晓团队报道了极性介质中4—溴丁酸辅助超稳定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CsPbX3量子点的原位钝化策略。相关研究成果3月16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一个关键的挑战是为钙钛矿CsPbX3(CPX,X=Cl,Br和I)量子点(QDs)开发一种原位钝化策略,以提高其在极性溶剂中的稳定性,同时在不使用复杂有机物的情况下保持其光学性能。
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在极性溶剂中4—溴丁酸(BBA)和油胺(OLA)的联合作用,通过原位结晶显著提高CPX量子点的稳定性,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基本机制。在水中获得的单分散CsPbBr3(CPB)量子点显示出86.4%的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s),其在水中分散96小时后的发光特性没有显著变化,这意味着它们的结构没有变化。
该结果为合成所有无机钙钛矿结构的CPX量子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设计策略,具有很强的抗极性溶剂攻击的稳定性,并为其表面化学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6702
《中国科学报》 (2022-03-24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