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 |
中科院在疫苗领域着力前瞻部署 加强基础研究 |
|
本报讯(记者郑金武)9月25日,2021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在京召开,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北京市政府副市长卢彦出席论坛并致辞。
张亚平表示,疫苗作为控制传染病最有力的技术手段,是应对疫情常态化的最有效措施。中科院将新冠疫苗研发作为抗疫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确定了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和VSV载体疫苗等多种技术路线同时并进的策略。
张亚平介绍,联合研发的灭活病毒疫苗已经在去年取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有条件上市许可。今年3月10日,中科院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成为国内第四款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重组疫苗。近日,该疫苗I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显示了良好的保护效果。针对新冠病毒突变频发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等问题,中科院正在酝酿部署科技专项,研制应对新冠突变株的新一代重组蛋白疫苗。同时持续加强病毒疫苗研发相关基础研究,已经部署了“下一代疫苗研发新技术”项目,着力研究长效免疫记忆形成机制等问题,推进支撑冠状病毒长效疫苗研发的技术创新。
据悉,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由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以“新冠疫苗研发”为主题,围绕新技术路线、关键共性技术、免疫接种策略、不良反应监测及应对,以及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等方面,邀请海内外专家发表演讲。论坛由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主持。
《中国科学报》 (2021-09-27 第2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