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真核生物翻译终止的分子机制获解析
确保真核生物翻译终止速度和保真度的机制,这一成果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Joseph D. Puglisi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Rachel Green研究组取得。近日出版的《科学》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建立了单分子荧光分析体系,使用体外重组酵母翻译系统跟踪整个终止过程中核糖体以及两种必需释放因子(eRF1和eRF3)的动态。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真核释放因子结合以快速识别终止密码子并通过严密调控的多步骤过程引发翻译终止,类似于翻译延伸过程中的转移RNA选择。因为释放因子从酵母到人都是保守的,以酵母翻译终止为基础的分子机制可能也在真核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广泛适用。
据了解,翻译终止后新生多肽从核糖体中释放出来,特别是在终止密码子处,但这一过程必须准确快速地发生。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i7801
《美国化学会志》
自磷酸化DNA酶实现细胞外信号分子三磷酸腺苷快速特异成像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李应福团队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研究出用自磷酸化DNAzyme快速和特异性成像细胞外信号分子三磷酸腺苷(ATP)。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上。
该课题组首次尝试设计一种用于ATP荧光成像的自磷酸化DNAzyme (SPDz)传感器。在对ATP的响应中,SPDz传感器表现出亚秒响应动力学、极高的特异性和微摩尔亲和力。研究小组特别展示了细胞表面锚定的SPDz传感器,用于星形胶质细胞中应力诱导的内源性ATP释放和单细胞水平上机械刺激诱导的ATP释放的荧光成像。
研究团队还验证了它们在星形胶质细胞电刺激后可视化ATP信号的快速动态特性的效用。因此,SPDz传感器是监测不同细胞过程中ATP信号的常用工具。
据介绍,腺苷5’—三磷酸是一种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中枢细胞外信号转导剂。然而,由于现有ATP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缺乏对ATP动力学的时间和空间成分的精确测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jacs.1c04925
《中国科学报》 (2021-08-26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