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2
选择字号: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遗传机理获解析

 

本报讯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杨小红团队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在线发表论文。该研究通过连锁分析、关联分析、代谢途径驱动分析等方法,在玉米全基因组水平上全面解析了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基础,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以6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单个群体的QTL定位、整合群体的联合连锁分析和基于RIL群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对淀粉含量进行遗传解析,共鉴定到50个控制淀粉含量的QTL和9对上位性QTL。QTL效应分析表明,少数大效应加性QTL、大量微效加性QTL和少数微效上位性QTL是籽粒淀粉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QTL区间关联分析和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共定位分析共鉴定到33个候选基因,其中27个基因为非淀粉代谢途径基因,表明许多非淀粉代谢途径基因的自然变异可能对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合成和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该研究为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潜在的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对玉米高产和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11/pbi.13645

《中国科学报》 (2021-06-22 第3版 农业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