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高雅丽 胡珉琦 李晨阳 郑金武 王之康 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5-31
选择字号:
总书记的报告讲到科研人员心坎里

 

■本报记者 李晨 高雅丽 胡珉琦 李晨阳 郑金武 王之康 沈春蕾

“当总书记讲到,为了保证科研人员的时间,1961年中央就曾提出‘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讲到了科研人员的心坎里。”

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会后对《中国科学报》说起了这句令他印象深刻的话。

与会代表内心沸腾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也记住了这次掌声。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这是很好的举措,他说,现在“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科研人员在科研之外花了太多时间”。应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说,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中科院院士黄维对此深有体会:“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两院院士的高度信任。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才能够聚精会神地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

让与会代表激动的还有总书记报告里给自己科研成果的“点赞”。“我们的成果被总书记点名了!”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盘点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成就,其中便提到了刘中民团队开发的甲醇制烯烃技术。

“一定要勇闯‘无人区’”

中科院院士王赤也是被点赞的一员。“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怀柔一号’‘天问一号’多个空间科学领域的成就,我们在深空探测迈出了重要一步。”他更感到重任在肩,“我们离航天强国还有差距。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就要在科学思想上有创新,在空间技术发展上有突破,一定要勇闯‘无人区’。”

对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法,中科院院士郭雷感到很振奋也很受鼓舞:“我的理解是在开放环境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做领先型、原创型的高水平研究,而不是低水平重复。”

徐德民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换不来也买不来的。因此只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才能在芯片等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不受制于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把关键技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不少重大科技成果,这充分说明我国科学家可以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把科技创新工作做好。”潘建伟说。

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海尔集团海创汇双创平台总经理刘长文认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给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对高科技龙头企业提出了要求,为国际科技合作增强了信心。

作为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唐卫清听了报告后开始思考,中国计算机学会能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什么。他注意到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有较明确的描述。“在科技评价方面,相关学会和科协可以做深入研究,发挥更大作用。”唐卫清说。

“不管是哪里来的人,只要有才就好”

现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匡廷云告诉《中国科学报》,她坚持来参加院士大会的原因就是想亲耳听一听中央的指示。“虽然我这么高年龄了,但还是要继续奋斗。作为院士,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努力做出原创性成果,还要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后继人才。”

人才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他在报告中说,“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

王赤认为,人才自主培养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密切相关。“我们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在教育目标、方向上进行比较大的改革;我们处在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的时代,要把事业舞台留给自己培养的人才;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培养国际视野的人才。”

刘中民也深有感触。“总书记讲话在强调国际合作的同时,又特别强调人才自主培养,这体现了强大的自信。”他说,“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我们的高水平人才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如今,我们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成果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在这个时候强调创新的信心、文化的自信,是恰逢其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刘中民表示,要真正做好人才的自主培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人才人才,不管是哪里来的人,只要有才就好。”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也对祖国的土壤培育和汇聚杰出人才充满信心。他说,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发展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红外科学技术一直是“卡脖子”关键技术,买不来,要不来,必须自己发展。63年来,该研究所自立自强发展红外科学技术,培养了9个院士和一大批杰出中青年骨干。

他们都是在承担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和红外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和成长起来的。通过明确目标、搭建平台、创造环境、营造氛围,推进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褚君浩说:“我们会认真遵照总书记的指示和国家的要求,倾力培养年轻人才,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

徐德民告诉《中国科学报》,他带的博士生很有创新性,很多科研任务是由他们来承担的。“我们要敢于让年轻人才承担这些重要工作,培养他们成为领军人才。”

“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发展的道路,让我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相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努力做出原创性工作,占领制高点,构建高新技术,形成新兴的战略产业。”匡廷云说。

《中国科学报》 (2021-05-3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