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20
选择字号:
我国工业机器人总量居亚洲第一
专家表示仍需探索系统化、模块化解决方案

 

正在调试的工业机器人。卜叶摄

本报讯(记者卜叶)4月17日,嘉陵江畔,重庆两江新区的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一台台刚刚封装完毕的工业机器人被“关”在铁笼子里,用像人胳膊一样的机械臂反复进行着扭转、拿放操作。这是工业机器人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训练。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0年全球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累计安装了27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达到78.3万台,总量居亚洲第一。

“中国超七成工业机器人由外国机器人公司供应,国内制造商仍有大幅增长空间。”近日,在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5G+智能制造”论坛上,重庆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与网络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雒江涛说,“机器人产业要积极拥抱5G等新兴技术,立足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煤矿为例。不同于其他国家,我国煤炭储层较深,加之工作环境粉尘含量高、湿度大,导致通信困难。日前,山西省与华为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进行矿山智能化建设,助力煤矿提质增效。

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执行主任卢建民介绍,面临全新的应用场景,5G+煤矿技术需要解决煤矿信息网络、智能感知技术、大数据等诸多领域面临的问题,从技术攻关到应用落地仍有距离。

此外,按照终端产品要求,实现按需定制,让机器人为人所不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研发制造模式。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堃介绍,笔记本电脑结构件有冲压、磨抛、机压、镭雕等八大工艺,但随着笔记本电脑快速更新换代,相应的制造技术需要微调或重新设计,以适应新产品生产的需要。

“赋能生产之后必然是产业引领。当前,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迫切,但一对一的按需定制耗时长、投资大,使得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难上加难,因此机器人生产急需实现模块化。”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曾孝平说。

尽管不同产品的生产流程不完全相同,但仍有共性可挖掘。韩堃表示,以笔记本电脑内置件工艺流程为例,装铆和压合分别是制造的两环,但几乎所有内置件生产都有这两步,装铆+压合两步合一就是产线模块化。

重庆市经信委的左翊君也表示,“工业机器人战略布局是制造升级的关键一步,由于面临不同细分行业,仍需探索系统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报》 (2021-04-2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