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丽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15
选择字号:
粗茶淡饭纳尽人间百味

 

《粗茶淡饭:梅子金黄杏子肥》,高维生著,团结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定价:36元

■刘丽华

对于食物来说,无论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大凡美味可口、彰显地方特色,皆可称为美食。它之于人类,本无优劣之分,只由个人喜好程度而定。当美味落入渴望的唇畔,享受口欲之时,体会快乐与幸福的滋味,不失为一件妙事。

《粗茶淡饭:梅子金黄杏子肥》是作家高维生又一力作,珍馐、淡饭,纳百味于其中,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给人别样感受。不论抵达乡愁的路径有多远,不管这世间幸与不幸,只有符合自己心意的才算得上幸福,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

辣椒焖子、记忆中的烀苞米、北园的萝卜、闲话瓜子、荷塘月色等等,这些现实生活的小吃或零食,被作家赋予文学内涵,变幻成铅化文字,徘徊舌尖深处,发生质的变化。

食物不仅仅用来吃,以满足饱腹之欲,当与地域、文化、历史融会贯通之际,才能挖掘出深层含义及浓郁的情感。

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自然存在差异。

辣椒焖子,地道的东北菜,它甚至称不上一道菜,只是种简制辣酱而已,在作家笔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粮食与土地密不可分,当身心彻底融入,足以感应到乡土气息的存在。“尖椒配大酱,创造出东北的家常菜。酱香和辣椒的清香,在容器中受高温蒸煮,相互交融,发生化学变化。每个地方人都吃辣椒,辣的程度不同。”一个“辣”字道尽所有,由于程度不同,才有所区分。东北是一种辣,其他地方又是一种辣,辣与辣似乎相似,竟因地域文化差异,被赋予不同含义。

烀苞米,典型的东北口味,充满乡间气息。每逢秋季,苞米被大方摆上餐桌,有蒸、煮、烹、炸等各种做法。作家笔下“记忆中的烀苞米”如平静湖面的石子,投映出童年的涟漪,那种久违的味道,被文字挖掘出来,让人口齿留香,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中曾提到:“在我看来,当时迫切需要让文学更接地气,让它赤脚站在大地上,感受泥土的气息。”他极富哲思性的文字,看似与味道、乡愁格格不入,却又与其紧密相关,直抵心灵和思想深处,使文学与美食充满生命的意象。

高维生的这部作品让人感受到这种浓重的气息和深藏心底的情怀,它似近似远,又如影相随,让我们看到梦想与现实的原体。

荷兰豆、百合、黑木耳和藕片组成“荷塘月色”,有心人赋予它诗性名字,让人体会到厚重文化的意义。一道简单小菜,满足口欲的同时,通过作家笔端重新解读、定义,表达出另一种品味的内涵。

这不免让人生出趣味来,什么样的创造者能如此通透,在文字与美味之间切换自如,却又不失雅性?作家说这道小菜幸好在北京,倘离开那里,必将失去依托,也就失掉存在的价值,这正是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真实写照。

本书中谈到的“地方感”,无论东北地区各大城市,或他乡异地的中小城镇,都有地方感意识。仿佛打上标签的物品,因存在方式异同,拥有不同的地域属性。这是情感结晶的产物,无论它为何种特色,都将表达出自己的独有个性,及根深蒂固的思想情结。

味蕾之于乡愁,为文学带来情调,无论哪种表达,都是极好的证明。高维生出生于东北地区,后定居华东地区山东省,多年文学生涯,让他对各地区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感受颇多,作品中常常给出独到见解。

本书由情感、趣味、思绪和记忆等诸多方面入手,细节与细节之间相互衔接、融合,充满感官的享受,使人贪恋故乡芬芳的泥土——踏在脚下的清爽或温热的触感。

被称为“小人参”的萝卜是餐桌上家常菜。汪曾祺先生在《人间滋味》中说:“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有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四季萝卜,一年到头都有。可生食、煮食、腌制。萝卜所惠于中国人者亦大矣。”

本书作者对萝卜也情有独钟,微辣且带点甜头,似乎不是描写萝卜,犹如食之极品。民俗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作家留下深刻印象,想来无需查阅资料,便已生成立体的画面,且质地优异,尤其突出。

我们无需苦苦寻觅,粗茶淡饭已纳尽人间百味,足以胜过世间珍肴,或许这才是具象的表达,或者触摸的幸福。

《中国科学报》 (2021-04-15 第7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