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梓倓 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1
选择字号:
西南大学
暗红光线为黄桃蛾营造“浪漫氛围”

 

雌性黄桃蛾   肖伟供图

本报讯(实习生杨梓倓 记者冯丽妃)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肖伟与合作者的一项研究表明,暗红色光线通过选择性地激活与触角嗅觉相关的遗传通路,促进了模型物种——黄桃蛾的生殖行为。这一途径最终使雄性对雌性性信息素的气味更敏感,从而更有动力发生性行为。相关研究2月24日发表于《遗传学前沿》。

“当我们在蛾子日常光—暗周期的黑暗阶段照射红光时,它们会产更多的卵,我们想确定这种变化背后的分子机制。”该研究第一作者肖伟说。

气味结合蛋白(OBPs)是昆虫触角嗅觉受体神经元周围的辅助细胞分泌的一种小蛋白。肖伟和同事发现,在中等强度红光照射下,雄性黄桃蛾触角中CpunOB2和CpunPBP5基因编码的两种OBPs,比在黑暗中或其他波长的光照射下更丰富。作者推测,红光波长较长,能进入组织和细胞,并刺激CpunOB2和CpunPBP5的表达,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肖伟等人随后使用荧光结合测定法,证明这些OBPs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后,选择性地结合到雌蛾性信息素分子上。通过一种测量触须在受到刺激时电活动的技术——触角电图,研究人员证明,雄性触须在暴露于红光下后,对雌性性信息素的反应更强烈。最后,他们证实,红光对雄性和雌性黄桃蛾的最终影响是刺激交配和产卵。

虽然黄桃蛾并没有濒临灭绝,但此项研究或有助于促进濒危物种或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物种的繁殖。“我们的研究首次测试了红光对交配行为的刺激作用,为日后研发保护濒危昆虫的新技术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跳板。”肖伟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89/fgene.2021.611476

《中国科学报》 (2021-03-0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