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韩扬眉)“辛苦啦!”“欢迎回家!”2月26日上午9点半,欢笑声与掌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家”的一层大厅连绵不绝。大家正在迎接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他在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当选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8年田里攻坚“小木耳”,为民致富造就“大产业”。
“昨天的大会让我深受触动。”李玉饱含深情地说,能够亲自参与到这项伟大工程和战役中,用我们的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今年76岁的李玉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年280余天奔走在全国贫困地区传授技术。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大产业”是中国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进军号”,也是下一步从脱贫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乡村振兴的“进军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代表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全体院士对李玉、傅廷栋、朱有勇3位院士表示衷心祝贺,并提出向他们学习,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傅廷栋、朱有勇两位院士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提出“三个点赞”,一是点赞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3位院士,要学习他们作为科学家的道德精神、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二是点赞在这次脱贫攻坚战役中一大批奋斗在第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有共计120余人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余个市(县)开展扶贫实践,取得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三是点赞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在国家历次重大“战役”中,急国家之所需,想国家之所想,为建党100周年、中国工程科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望未来,李晓红指出,要坚持上下同心,精锐出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要坚持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要发挥工程院的作用。要坚持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不懈奋斗。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主持,院党组成员陈左宁、钟志华、陈建峰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报》 (2021-03-0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