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敦荣
从2020年持续至今的疫情,对国内本科人才培养的影响无疑是全方位的。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校,各方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产生了很明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应对疫情的影响,近两年,有关部门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出发,对本科教育教学进行了诸多改革调整。这些改革调整的背后,折射出一些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性内容。
疫情反思:
线上、线下教学尚待融为一体
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本科教学最大的影响,在于教育模式变化对现行教育观念和认识的冲击。
疫情之前,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高校师生建立的一套以校园以及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尽管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其为基础的虚拟空间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高校师生和管理者都认为其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不可能成为基本教学模式。
然而,疫情的到来使得网络教学几乎瞬间成为主流。这种模式的重要特点是打破了前文提到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了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泛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相关教学理念也开始为大家所接受——尽管大家并不情愿,但必须承认在现阶段这是最合理的一种方式。
在疫情影响下,这种基于虚拟空间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变化无疑是最显著的。通过实践,人们也发现,特殊情况下,建立一种全面的虚拟教学体系并不存在技术问题,此前认为的教师理念障碍也并不像预想的那么大,学生的接受度更不是问题。于是,这种虚拟空间下的学习和教学成为了人们观念中理所应当的基本教育模式。
但是,当疫情有所缓解、师生重返校园后,教学却几乎在一瞬间重新回到了线下教学的旧轨道中。而一旦在某地出现疫情反复,线上教学马上又重回主流,而且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互换非常自然。
这种现象涉及到线上、线下教学关系的一个深层问题,即这两者如何才能真正融为一体。换句话说,两者在常态下需要建构一种彼此兼容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你代替我、我代替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从这个角度说,目前的教学态势更像是一种试验,它证明了特殊情况下,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共存,师生双方也可以接受。这就为两种教学模式可能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但要实现真正融合,还需要克服一些观念障碍,比如,目前依然有观点认为线上教学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方案,并没有将其看成是信息技术时代,常规教学的内涵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
教学改革:
新格局构建需高校进一步发力
除了应对疫情对本科教学造成的影响外,近两年,教育部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教改革措施,比如,倡导“四新”学科建设,推动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创新教育学院建设进入试点阶段,以及“强基计划2.0”版本的部署和推进等。总体来看,这些措施有一个共同点,即代表了国家对于精英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换言之,这些探索主要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着眼点。所有参与其中的高校和学科专业也不是为了解决一般性的人才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某些特殊性人才的培养问题。
这些措施的密集出台是近两年高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相关改革和探索也会给本科教学甚至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当然,由于实施时间尚短,很多改革还处于布局和试点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组织机制和体制,现阶段这种探索的影响和效果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这些探索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但现阶段还谈不上“深入”。
究其原因,目前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在教育部要求下推行的,高校并不是完全主动、自觉地在做,甚至还需要大量政策红利的吸引和刺激。换言之,高校本身并不是基于对高等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进行自觉的改革探索。这是需要引起有关方面注意的。
现阶段,对于精英人才培养的工作布局和试验探索非常可贵,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各高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到其对于学校以及高教整体发展的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很多探索已经开始,也意味着高等教育新格局的雏形,或者说未来的趋势开始显现,但毫无疑问,它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现实。而要加快这一进程,需要高校层面在认识深度和支持力度上进一步发力。
培养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仍需深度落实
当下,“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普遍的共识。然而,在此次质量报告中,我们仍然将“积极建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对未来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建议,这是因为“理念”并不能等同于“体系”。
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中心”本身是一种理念,但我们希望构建的是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既然是“体系”,就要求把学生发展的各个要求(包括教育教学标准、毕业要求等)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规划、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配置等。
必须承认,“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整体的理念,要完全实现需要长时间地探索。现阶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希望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中心理念,并在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努力。
以疫情下的教学工作为例,要在虚拟教学空间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角色,从“主角”变为帮助、指导学生在虚拟空间学习的辅助角色。但现阶段,线上教学却更多的是教师对着屏幕讲课,尚未建立起虚拟空间中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因此也可以说,这种模式还没有将贯彻学生中心理念真正落地,只是解决了在疫情下“教学不中断,学生有课上”的最低要求。
换言之,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可以成为引导学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深刻变革,但当下的线上课程还是非常浅层的知识讲解和传授。这是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加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有助于实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性转型。
当然,正如前文所言,这一目标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目前我们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建设性作用,以及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式,开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给定的知识空间,不能局限于课堂所设定的物理空间,乃至于不能局限于由任课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人员空间,而是要进行深度的拓展。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基本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学生的高素质培养和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是目前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可行的方向。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本报记者陈彬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21-12-28 第7版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