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姗杉 王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28
选择字号:
姚裕贵:大树参天,要用勤奋浇灌

 

姚裕贵

■本报通讯员 韩姗杉 王征

简单的桌椅、堆成“小山”的书籍笔记,环境简单而质朴。2019年初,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姚裕贵,凭借对固体材料中贝里相位效应原理的研究,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物理天文组唯一的二等奖。2018年以后,他也一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在物理学的深奥理论中耕耘二十余载,创新融合,勤奋探索,立德树人,姚裕贵走出了自己的学术之路。

做学术既要枝繁叶茂,更要固本强基

物理学学士、光学硕士、力学博士……姚裕贵的学习成长经历可谓“枝繁叶茂”。在科学研究中广泛涉猎和研究实践不仅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也让他逐渐锁定了研究方向——计算物理和凝聚态物理。

2001年底,姚裕贵前往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访学,深入研究反常霍尔效应。反常霍尔效应自提出以来,始终未能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面对这一物理学的“百年命题”,2004年,姚裕贵和研究伙伴创造性地将贝里曲率融入到第一性原理计算中,在国际上率先发展了计算反常霍尔电导率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典型铁磁材料反常霍尔效应中基于贝里曲率的内禀机制。这一重要学术成果为他在理论物理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姚裕贵针对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凯恩和米勒提出的“单层石墨烯样品中存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大胆质疑,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在石墨烯中不可能实现”的观点。面对学术权威,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学术判断,论文发表后引发了学界广泛关注。

而后,姚裕贵等人通过一系列材料设计的方案,首次指出硅(锗、锡)烯是二维拓扑绝缘体,将原有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材料从“个案”变成“系列”。这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600次,成为《物理评论快报》创刊60多年来,第一单位来自中国、引用次数排名第二的论文。

深耕十数载,凭借在理论物理研究上的一系列成果,姚裕贵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而今,立足原有研究基础,他又将目光聚焦在拓扑半金属的分类以及拓扑物理的相关应用上。

与时间赛跑,勤奋与高效都不能少

自读博士开始的近20年里,倾心学术的姚裕贵生活作息始终规律而简单,核心词唯有“勤奋”二字。除去出差,他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周末,每周工作6天,“早8晚11”的工作模式成为了他的日常。

在姚裕贵的课题组中,“两个馅饼”已成为学生对导师勤奋工作的印象。为节省时间,他的晚餐常在办公室解决,请学生为他带两个馅饼成为他时不时的选择。“姚老师一定会在确认不绕路的情况下把饭卡给我们。有时大家也会打趣,今天姚老师的馅饼是几点钟吃完的。”北理工2016级博士生张闰午笑称。工作忙时,姚裕贵吃饭时间根本无法保证,有时离开实验室时才发现馅饼一口未动。“姚老师一旦做起事,就是全身心投入,我们真心佩服。”张闰午说。

除了学术研究,作为物理学院院长的姚裕贵还肩负着带领学院发展建设的重任,同时承担着一线教学任务。如何在科研、管理、教学以及家庭生活中掌握好平衡?对此他这样回答:“除了勤奋,那就是高效,两者缺一不可。”

他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中。“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准备组会汇报或在汇报时说得没条理,好脾气的姚老师会十分生气,因为他觉得这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北理工2016级博士生马大帅能感受到导师严格要求背后的深意。

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无捷径,唯有奋斗筑基石。姚裕贵与他的团队日夜兼程,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追梦路上。

做科研德为先,而后能

耳鸣、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北理工2016级硕士生李小平在入学第二年突然患病,家庭本不富裕的他面对巨额医药费一筹莫展。导师姚裕贵直接垫付医药费。回忆往事,已经痊愈并继续读博的李小平对姚老师感激不尽。

姚裕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榜样。“姚老师厚实宽广的知识学养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是我们的宝藏,大家不管有什么问题找他请教,绝对会受益匪浅。”北理工学生刘铖铖说。

除了在学术上为学生指点迷津、把握方向外,姚裕贵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在学生培养的日常中。“做科研,首先要有德,其次才是能。”这是姚裕贵在课题组例会上常讲的内容。

“不能抄袭、剽窃,禁止数据造假,注意学术规范”更是明确的“家规”。“有时候会觉得姚老师怎么老是在说这事,耳朵都起茧了,但慢慢发现还真管用,学术纪律成为学生科研的紧箍咒,时刻牢记心中。”刘铖铖说。

“科研是一个长期过程,国家给了我这么好的支持和条件,我希望今后可以做得更好,做更有用的物理,为国家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姚裕贵朴素却又沉甸甸的表达。

《中国科学报》 (2021-12-28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