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美英
因为实验用品断货而不得不中断实验;货到了,还要自己跑腿30分钟才能取到货……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总会被诸如此类的小事所缠。但如今,有一群用心的人却可以靠“刷脸”为科研人“赊”到现货;他们还承包了实验用品的配送服务,让科研人员每次取货的时间节省了30分钟。
这群用心的人就来自中科院所属企业搭建的市场化科技服务平台——喀斯玛商城。
灵机一动,“借货”解难题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张老师做实验时急需一瓶某品牌的培养基,但在喀斯玛平台和其他官网上都没有找到现货。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联系到了喀斯玛武汉站的李云龙,问他能否帮忙解决。李云龙和同事第一时间询问了能联系到的供应商,但都反馈没有现货。
急中生智,李云龙等人突然想到,或许其他科研人员手里还有这种培养基,是不是可以去借。通过查阅商城交易记录,他们发现其他研究所的一位老师前段时间曾购买过这种培养基。于是,他们一方面去和这位老师沟通“借货”,一方面又联系商家预订货源。4个小时后,借到的培养基送到了植物园张老师的手上。不久后,商家新到的现货也“物归原主”。原本已经暂停的科学实验,在喀斯玛人的随机应变下再次启动了。
近年来,国家频发政策,呼吁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他们潜心研究,但现实中仍有科研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买货议价时要充当业务员,报销经费时充当会计员,取货时还要充当配送员……这些工作都占用了科研人员的宝贵时间。而喀斯玛的作用就像是马拉松赛道旁的补给站,让科研工作跑得更快、更远。
一次偶然,让取货时间从30分钟变为0分钟
在武汉植物园(老园区)的深处“藏”着一个猕猴桃园,负责研究的老师们就在园后的红色小楼里工作。成袋的化肥、上百斤的酒精、一趟小推车运不完的蛭石……这些都是老师们的日常科研用品。
植物园既是科研园区也是景区。为保证景区安全,外部车辆一律禁入,这也把实验用品挡在园区大门外。实验室到园区大门往返有两公里多,一来一回需要约30分钟。喀斯玛武汉站的简志聪说:“夏天推车给实验室送一趟货,相当于洗了个澡。”要是运送羊皮纸袋、肥料等物品,还得要两个人,来回需要40~50分钟。
植物园是2015年上线喀斯玛平台的,那时喀斯玛只配送自己仓储中心的科研用品。“送货时经常碰见老师也在门口取货。”简志聪在频繁出入植物园后发现了这一现象。从大门口到实验室的路,简志聪每周都要走上几趟,拖着东西、走上一个来回消耗体力不说,还占用不少时间。
于是他想到,如果所有货品一起配送,科研人员的时间就能节省下来了。就在这次偶然的发现后,喀斯玛武汉站扩大了植物园的代配送范围,其他商家的货也一起配送了。
此后,植物园开始在喀斯玛采购科研耗材、技术服务等品类。由于平台周到的服务,4年内年交易量增长了30多倍。
自2013年上线以来,喀斯玛已为2000余家采购单位提供“补给”。仅以武汉站为例,5个人的团队就承包了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植物园、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等6个单位的科研物资结算及配送工作。在这些单位中,有的年采购量就高达4000余万元。
在全国,喀斯玛还有22个像武汉站这样的“科研补给站”。喀斯玛人为科研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的同时,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与观察中,还创造了更多细致入微的服务内容。正是这些服务,卸下了压在科研人员身上的包袱,让他们轻松做科研。
《中国科学报》 (2021-12-28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