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14
选择字号:
“小柯”秀

 

《自然》

研究揭示全球植物形态和功能谱中的细根性状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Carlos P. Carmona等研究人员揭示全球植物形态和功能谱中的细根性状。这项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研究人员表示,植物性状决定了单个植物如何应对异质环境。尽管单个性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但性状的协调和权衡导致一些性状组合比其他性状更普遍,这一点在植物形态和功能的全球谱(GSPFF)以及地面和细根性状的根系经济空间(RES)中分别有所体现。

研究人员将定义这两个功能空间的性状结合起来。分析证实了GSPFF的主要趋势,并表明RES捕获了额外的信息。解释数据集中的非冗余信息所需的4个维度可以概括为地上部分和细根部分,分别对应于GSPFF和RES。这两个平面都显示了高水平的物种聚集,但在不包括任何尺寸相关性状的细根平面上,生长形式、科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分化要比地上平面低。

因此,许多具有类似细根综合征的物种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地面性状。这突出了在探索不同的自然选择压力和整个植物性状整合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将地下器官纳入GSPFF的重要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871-y

《细胞》

粘连蛋白介导DNA环挤出机制获揭示

奥地利维也纳生物中心分子病理学研究所Jan-Michael Peters研究组发现粘连蛋白通过“摆动和钳夹”机制介导DNA环挤出。这一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粘连蛋白—NIPBL复合物如何介导环挤出,并使间期细胞中的染色质折叠。他们已经确定了环挤出所需的DNA结合位点和大规模构象变化,并确定了这些是如何协调的。结果表明,DNA通过自发的50nm摆动的粘连蛋白铰链转移,将DNA交给SMC3的ATPase头部,在那里结合ATP,然后DNA被NIPBL夹住。

在这个过程中,NIPBL从铰链“跳跃”到SMC3头部,从而可能将自发铰链摆动与ATP依赖性DNA夹紧结合起来。这些结果揭示了粘连蛋白—NIPBL和可能的其他染色体结构维持复合物如何介导环挤出的机械原理。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9.016

《中国科学报》 (2021-10-14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