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40年来最短,受到的关注和重视却有增无减。去年,2万字左右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83处,而今年仅万字左右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89处。
每年,报告起草组都会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修改。今年的修改除了数量相对较多外,还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涉及疫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修改最多,共有14处。其中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描述增加“重大”二字;“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补充修改为“严惩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明令禁止吃野味;修改稿新增“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表述等,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代表委员对疫情和公卫话题的热情实属意料之中。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14处相关修改被采纳,进一步体现了全国上下不懈抗疫、重振公卫的坚定决心。
其次,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充分尊重。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说明称,对已有内容的修改,能采纳的尽可能采纳;对新增加的建议,基本予以采纳。一些代表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自己提出的修改建议未被采纳,但还是接到了来自国务院研究室的电话,“给我解释意见没被采纳的原因”。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过往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崭新蓝图的展望。这份凝聚各方共识、反映各方诉求、汇集各方智慧的报告,寄予着全体中国人民对国泰民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从89处修改和背后的扎实工作中,我们看到,这份40年来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精简、精彩,也在追求进一步的精益求精。我们相信,这种精益求精的两会精神、这种精益求精的中国精神,终将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迎接未来。
《中国科学报》 (2020-05-29 第4版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