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尘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8
选择字号:
冬天起床为啥难

 

本报讯 冬天已经过去了,但你还记得在那些寒冷、黑暗的日子里,从被窝爬起来有多难吗?

温度影响着几乎所有生物的行为,但人们并不清楚感觉神经元和控制睡眠—觉醒周期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发现了这种行为背后的线索。

在一项果蝇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温度计”回路,它可以将外部低温信息从果蝇的触角传递到大脑。于是,研究人员顺藤摸瓜,展示了季节性寒冷和黑暗环境如何利用这个回路,抑制果蝇大脑中促进睡眠和清醒的神经元——尤其是在早上。相关论文刊登于《当代生物学》。

“这有助于解释为何对苍蝇和人类来说,在冬天的早晨醒来都很难。”该校神经生物学副教授Marco Gallio说,“通过研究果蝇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温度是如何调节睡眠的,以及为何对调节睡眠如此重要。”

这篇论文描述了一种“绝对冷”感受器,它“藏”在果蝇的触角中,只对低于果蝇“舒适区”(大约77华氏度)的温度有反应。在确定了这些神经元后,研究人员一直跟踪它们直到果蝇大脑。

为了做到这些,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工具,并结合功能和解剖学研究、神经遗传学和行为监测方法,在野生型和转基因果蝇中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这些信息的主要接收者是一小簇大脑神经元,它们是控制清醒和睡眠节律的大脑网络的一部分。当冷回路激活时,那些通常被晨光激活的细胞就会被关闭。

“温度感知是最基本的感觉模式之一。”Gallio说,“我们在果蝇大脑中发现的原理,可能在人类身上也行得通。不管是果蝇还是人,感官系统都要解决同样的问题,所以它们通常都是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人员表示,研究大脑活动至关重要,这些发现证明了功能性研究对于理解大脑如何支配行为的重要性。(唐一尘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cub.2020.04.038

《中国科学报》 (2020-05-2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钴硅酸盐沸石催化剂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