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凋落物对土壤生物群落调控作用大于根系 |
|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陈玉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刘占锋团队在碳源输入方式改变对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全环境科学》上。
土壤有机碳主要来自植物的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输入。植物碳分配方式的改变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进而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植物地上和地下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及其对土壤生物群落的潜在影响,人们了解非常有限。
研究人员基于凋落物和根系去除野外控制实验平台,以南亚热带人工林(尾叶桉林和厚荚相思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凋落物和根系去除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发现,持续去除凋落物(6年)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0~10cm)的有机碳含量,但是根系去除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表栖类蚯蚓和内栖类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但是根系去除对两类蚯蚓影响不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在调控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发挥的作用整体上比根系大。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soilbio.2020.107777
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5341
《中国科学报》 (2020-04-28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