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亦笑 崔云逸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2-27
选择字号:
老骥伏枥 战“疫”不止
——侯云德与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

 

■韩亦笑 崔云逸

进入21世纪,侯云德先生宝刀未老,积极参与我国传染病的防控体系建设。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国家传染病防控事业及能力敲响了警钟,制定科技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是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召开“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研讨会,20余位院士参会。会上侯云德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三个论点:1.21世纪人类还要直面传染病;2.传染病流行无疆界;3.要加强对传染病的基础研究。他认为,当今的病原体基因技术,已经使传染病监控的时间点大大提前,可以由过去的“出现病人之后”转变到“出现病人之前”。

2008年,时年79岁的侯云德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职技术总师。他带领专家组,设计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他尤其强调能力建设的重要理念,提出了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的思想,重点强调和布置了病原体快速发现和鉴定环节,开展五大症候群监测,制定网络实验室体系的要求和任务,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和国际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与美国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至全球。此刻,全世界科学家都在与病毒赛跑,早一天研制出疫苗,便能挽救数以万计的生命。在中国,侯云德带领研究团队不眠不休,经过1000余次筛选后,验证了与17种不同流感病毒亚型的交叉反应,建立了快速灵敏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方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于流感大流行传播过程的主动阻断。同时,在这次流感大流行中,我国也是全世界研发用时最短、疫苗上市最快的国家,仅用87天就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打破了世界纪录;并首次证实新疫苗不加佐剂,仅需注射1剂,保护效果就可达到87.3%,打破了当时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2剂的专家共识。疫苗在甲流大规模暴发前上市使用,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甲流战役结束后,侯云德还主导建立了覆盖我国所有省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实现了72小时对五大症候群300余种病原体的快速确认,提高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

2010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和确定了“蜱咬病”事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因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2013年,我国率先确认H7N9禽流感疫情,并于4天内成功分离并锁定病毒。

2014年,西非埃博拉肆虐,数十万人丧生。我国派出传染病防控队伍独自在西非塞拉利昂建立高级别生物安全P3实验室,开展监测、检测和培训工作,确保零感染零输入,实现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2015年,一名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入境,我国监测网络快速发现、确诊、隔离,判断“疫情不会在中国蔓延”。

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防控体系提出了新挑战。在当前暂缺针对本次病毒的特效药与疫苗的情况下,侯云德参与研发的α—干扰素喷雾剂被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推荐为抗病毒治疗的试用药物,正在全国战“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20-02-27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