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斌 徐萍
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的四大起源中心之一,是许多重要农作物和果树资源的原产地。中国也是世界上园林花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种类超过7500种,拥有温带几乎全部的木本植物。中国野生植物中有一半以上是特有种,尤为珍贵。
但近年来,由于不科学的国土资源开发、中草药乱采滥挖、农药除草剂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破坏等,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植物分类、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远缘杂交育种等传统学科专业得不到应有重视,因申请不到相关研究经费而陷入困境。
为此,笔者建议,应重点支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努力实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在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及健康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屠呦呦从我国特有的青蒿野生资源中研制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品;袁隆平利用上世纪70年代在海南岛发现的野生不育水稻,培育出了享誉世界的杂交超级稻;李振声利用野生偃麦草和小麦杂交,培育出了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的小偃麦系列品种,是我国当前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珍贵抗源……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中富含各种高产稳产、优质营养、抗逆广适等特殊基因资源,是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物遗传改良的后备基因资源。还有许多野生植物资源,由于现有科技条件的限制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足,未发现其潜在利用价值,而没有受到重视。
虽然我国野生植物保护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大多数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在偏远欠发达地区,科技经济通信条件薄弱,保护管理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土资源不合理开发、人为过度采挖中草药、外来物种入侵、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对农业野生植物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仍然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科学高效利用更是任重道远。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虽然有很大的药用、食用、园林、工业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但需要长时期甚至几代人的研究开发,其间会遇到许多生物学和产品加工改造利用等难题。需要长期的科研资金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才能抛砖引玉,取得成效,况且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
在现代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下,三到五年之内如果没有及时发表论文,创制出有育种应用价值的种质资源,没有申请品种保护,没有品种审定,可能连科研岗位都难以保留,更别说得到长期的经费支持。
所以,一些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走短平快的品种间杂交改良的育种路线,一些农业高等院校、国家和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放弃了作物远缘杂交育种,更不用说野生农业植物资源的保护,导致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事业后继无人。
除了少数国家级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单位、重点生态保护区,有专职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及不充足的经费外,许多省级的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没有持续的经费支持,面临合并或解散等困局。地市级农科院没有设置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机构单元,县乡级更没有这类机构和人员配置。因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任重道远,还需要国家长远规划和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持续重点支持这个学科及产业发展。
笔者建议,应重视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先,加大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其次,长期重点公益性支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特别是要重点支持作物远缘杂交育种。再次,加强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产业化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在产业扶贫中的主要作用。最后,加大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利用基地建设及提高科研技术水平,积极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对农业野生植物遗传多样性、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与繁育、药用植物利用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报》 (2020-02-04 第3版 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