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德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24
选择字号:
读到穷处句便工

 

《如何遣词造句》,[美]斯坦利·费什著,杨逸译,译林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定价:48元

■苗德岁

读书是私密的事,写作则是功夫活儿。

在美国,图书馆的借书记录,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受到法律保护。既是私密事,就大可不必跟风。因而,我向来很少读各媒体榜单上的畅销书。不过,我是《纽约客》《纽约书评》和《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专刊”的忠实读者,4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通过这些报刊,我发现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小众书,而且大多用心阅读过。

大凡“功夫活儿”,都是要练出来的,跟百炼成钢一样,写作是门需要通过多读多写长期练就的本事。没有谁敢说自己是天生的作家。

多年前读过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得主安妮·迪拉德的《写作生涯》,她在书中讲了个挺逗的小故事。一位名作家到某大学去演讲,一个大学生问他:“您看我将来能成为一名作家吗?”“噢,我不太清楚……不过,你喜欢句子吗?”

无独有偶,美国学者斯坦利·费什在《如何遣词造句》一书的开头也讲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

有位画家,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喜欢画画时,他答道,因为我喜欢颜色。你喜欢颜色,你就可能成为一个画家。同理,你若喜欢句子,你就可能成为一个作家。

后来,我在网上舞文弄墨,曾写过一篇游戏文字——《胡说“网上春秋”》,其中也复述了上面这个故事。

顾城曾做如是说,“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生命需要一种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革命,也可能是爱情;可能是搬一块石头,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要有了这个形式和生命中间这种不安分相吻合,一切就具有了意味”。

如今全民上网,不正是大家通过上网这个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来排遣“生命中间这种不安分”吗?我敢断定,如果顾城当年在那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有网可上的话,那一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当然,文章要写得好、帖子要跟得有水平,也非一日之功。

晚清苏北大儒刘熙载在《艺概》中也写道:“文以炼神炼气为上半截事,以炼字炼句为下半截事。”

通常“上半截事”是天生的,是学不来的;而“下半截事”则是后天的,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多读书自然是这种努力的不二法门。

令人高兴的是,斯坦利·费什的书现在有了中译本。我郑重地把它推荐给每一个希望写出好句子的读者。

除此之外,我还想推荐一本更经典的老书《文体要素》。这本书的原作者小威廉·史特龙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奈尔大学英文系教授,他的学生中包括胡适先生以及美国20世纪散文大家、《夏洛的网》作者E.B.怀特。

该书原本是史特龙克英文写作课的油印讲义,后来经其弟子E.B.怀特整理、改编并增加了自己一篇“编后记”出版。这本薄薄的小书,已成为美国除《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书,被称作英语写作的“圣经”。

这本书提倡简洁的文风、短小精悍的句子,对海明威以及20世纪许多美国作家影响很大。我将其中著名的一段话翻译如下:刚健的文字都是简练的。应句无冗词,段无赘句,一如画面应无多余线条,机器应无多余部件。亦非要求句句写短,或略去细节,只剩轮廓,但须字字言之有物。

诚然,作者在提倡简洁文风的同时,也强调“亦非要求句句写短”,而是每个字都落到实处。况且,字数多少也并不是度量简洁的唯一标准。

英语世界有许多爱写长句子的优秀作家,比如狄更斯、詹姆斯等。狄更斯名著《双城记》开头,有个脍炙人口的名句。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半页长的句子俯拾皆是。这是由于他逻辑严谨,每个句子内容都塞得很满,但读来并不觉得冗长累赘。书末最后一句则不长不短,但十分精彩,广为引用。

谈到锤炼句子,美国的一家网站值得推荐:“六句文:六句话里你能说些什么?”网站规则是每篇文章必须由六个句子组成,句子长短则不受限制。活跃在这一网站的大多是些“文学青年”,其中也有不少崭露头角的作家, 甚至于有的名作家也时不时地去凑凑热闹。不特此也,该网站中的精粹,自2008年后,已结集出版多卷《六句超短篇选集》。

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福特,曾经贡献过下面这篇“六句文”,笔者将这段翻译如下: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希冀的了,那就是知道你所喜欢的女人,在某个地方正在思念着你。而且,她只想着你。反之,世界上没有什么糟糕的事,堪比连一个思念着你的女人都没有了。或者更糟糕。由于你的愚蠢,她离开了你。这好比你从飞行中的机窗内往外看,发现地球消失了。这样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

十分有趣的是,这种孤独的感觉,并非停留在作家笔下对失恋者绝望心情的文学描述,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真实情景。

1968年平安夜(12月24日晚),正在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上做环月旅行的两位美国宇航员,在月球的另一边,成了人类历史上头一次看不见地球的人。他俩切身经历了福特所形容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孤独”,用他们自己后来的话说,“没有地球的宇宙,完全是浩瀚、荒凉、令人不寒而栗的空无。”

一如上述神奇的感觉需要文学高手福特描写出来,“看似寻常最奇崛”的好句子,也全靠敏感、有经验的作者去体味,去捕捉,去锤炼。

《中国科学报》 (2020-12-24 第7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