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五年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
在12月3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透露,自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
洪大用还表示,“十三五”期间,相关部门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
点评:
学位点撤销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因此,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期,在第三方机构质量评估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我国学位点撤销在程序、方法等方面尚存在改进空间。在发达国家,学位点撤销包含一系列复杂程序,如同行评议、内部评估、协商申诉等。与之相比,我国目前的评估程序相对简单,评估指标和数据并未完全公开,未来应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的程序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和过程透明化。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沈文钦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布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点评:
对“双一流”的通常要求是专业本身要一流,对学习规律的把握要一流,然而,现在是重视了前者,却对后者的关注不够。大学课程可分为通识课、专业通识课、专业课三类。此次认定的课程都是单门课程,但通识课、专业通识课、专业课要有合理安排,就算通识课是一流的,但与之后的专业课衔接不够也未必能达到“一流”的效果。因此,还要注重课程的过渡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程方平
教育部拟推部分独立学院转设职业技术大学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日前向媒体表示,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2000年以后新设立的一些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高等学校。
他表示,在推动独立学院转设方面,现在有一部分学校正跟高职学校进行结对、合并,最后转设成为职业技术大学。另外,从2018年开始,在高等学校设置过程当中,已设置了一批职业技术大学。
点评:
世界各国的高教实践表明,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制度基础。而我国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时,更多体现了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思路与手段,其积极作用是有助于实现具体的短期发展目标,但对于高等教育整体活力的激发和长远活力的保持,其效果还需要观察。
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1.6%,量的供需矛盾大大缓解,质的供需矛盾快速增长。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有赖于同时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而它们共同的基础仍然是激发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推动独立学院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还有更多制度创新需要探究。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吴华
《中国科学报》 (2020-12-08 第6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