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活化抗病小体识别病原体效应蛋白XopQ结构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rian J. Staskawicz、Eva Nogales等研究人员,合作解析出活化ROQ1抗病小体直接识别病原体效应蛋白XopQ的结构。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上。
研究人员描述了活化ROQ1(识别黄单胞菌外蛋白Q,XopQ )的3.8埃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即本氏烟草的核苷酸结合亮氨酸富集重复的受体(NLR)的Toll样白介素1受体(TIR)域与病原菌Xanthomonas euvesicatoria效应蛋白的结合。ROQ1直接与XopQ的预测活性位点和表面残基结合,同时形成四聚体抗病小体,这将TIR域聚集在一起以进行下游免疫信号传导。
这些结果提出了一种机制,可通过NLR直接识别效应蛋白,从而导致植物抗病小体的寡聚依赖性激活以及通过TIR域的信号传导。
据悉,动植物使用细胞内NLR来检测病原体感染,这些受体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体效应物并激活免疫应答。效应蛋白感知如何触发NLR激活仍然知之甚少。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d9993
科学家在猴子视皮层中通过神经假体实现形状感知
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Pieter R. Roelfsema、Xing Chen等研究人员合作在猴子视皮层中通过神经假体实现形状感知。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人员在猴子视觉皮层的V1和V4区域植入了一个1024通道的假体,并使用电刺激来激发数百个电极上的光点(称为光幻视)的感知,其位置与受刺激的神经元的感受野相吻合。在V4区域中的活动预测了在V1中引起的光幻视感知。
研究人员同时刺激了多个电极,从而产生由许多光幻视组成的可见图案。猴子能够立即将它们识别为简单的形状、动作或字母。这些结果证明了电刺激在盲人中恢复功能性视力的潜力。
据了解,失明影响着全世界4000万人。神经假体未来有望恢复盲人的视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d7435
《细胞—干细胞》
分化的子细胞通过组织内张力调节干细胞增殖和命运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Terry Lechler小组发现,分化的子细胞通过组织内张力调节干细胞的增殖和命运。近日,《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基底祖细胞的分化后代参与调节基底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使用两种不同的小鼠品系,研究人员发现分化细胞的收缩力增加导致干细胞非细胞自主过度增殖,并阻止了它们对毛囊谱系的转换。这种增加的可收缩性还损害了在头发斑块形态发生期间基底祖细胞的运动,并减少了黑素细胞的迁移。
这些数据表明组织内张力调节干细胞增殖、命运决定和迁移,并且分化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调节皮肤发育和动态平衡的干细胞微环境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基底干细胞促进表皮的发育、体内平衡和再生。这些细胞的增殖和命运决定受到它们微环境的高度调节,包括基底膜和下面的间充质细胞。基底祖细胞引起分化的后代,从而产生表皮屏障。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0.11.002
《细胞》
研究揭示微卫星不稳定肿瘤的多表位移码突变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Nina Bhardwaj小组揭示微卫星不稳定肿瘤中的共享免疫原性多表位移码突变。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研究人员确定了编码多个表位的肿瘤特异性移码,这些表位源自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患者之间共有的插入缺失突变。从这些共有的移码中衍生出的抗原决定簇具有较高的群体发生率,在许多肿瘤亚克隆中的广泛存在,并且预计将与MSI-H患者队列中最常见的MHC等位基因结合。
由这些突变产生的新抗原与自身和病毒抗原明显不同,这标志着可能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新型肿瘤抗原。研究人员还使用从健康供体和MSI-H癌症患者中分离的血液单核细胞在T细胞刺激实验中进一步证实了移码肽的免疫原性。这些研究发现了MSI-H癌症和Lynch综合征患者中由共享移码突变所产生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具有的广泛存在和强免疫原性,可用于设计常见的“现成”癌症疫苗。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1.004
《中国科学报》 (2020-12-08 第2版 国际)